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庆华诞 享精彩】六十三载弦歌不辍 接续奋斗再书华章

251a2ea3fc574d7b899fe3ac0c56a14c.jpg


1958年,在党的关怀下,为满足新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的前身北京电力学院应运而生。华北电力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30多万名毕业生,为我国能源电力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华北电力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提升服务“国之大者”能力和水平,聚焦能源革命、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攻克能源电力行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11b9232c9984ca58c3e9569b76ca29a.jpg


上好党史大课 汲取奋进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华北电力大学统筹设计、缜密部署,成立工作专班,派出校级巡回指导组深入一线,发动各级党组织对师生党员进行全覆盖式学习动员,上好党史教育“必修课”。

学校坚持在创新活动载体上下功夫,通过看展览、唱红歌、健步走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场景”。依托新媒体矩阵打造青春时尚版网络思政“云课堂”,创作推出“我为什么入党”“星火之音”等视频、音频、图片、漫画作品,力争把“有意义”的故事讲得更“有意思”。

学校坚持学做结合、远近结合、内外结合,梳理出涉及国家战略3项、学校发展31项和师生利益38项拟办事项,切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激发服务师生“新实践”。


1c4a564944874296bc4c024d38a17306.jpg


坚持守正创新 培育时代新人

华北电力大学全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打造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重构育人资源配置模式,切实将育人元素和思政工作贯穿到学校所有岗位职责之中,突出全员育人;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开展时代新人“寻梦”“逐梦”“筑梦”“圆梦”“绘梦”工程计划,实现全过程育人;落实“五育并举”,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构建涵盖“五育”的学生综合素质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学校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探索实施“结构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合一模式改革,着力打造思政“金课”,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启动“一院系一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计划。


401deea9940f4c5c88fe678a00688d86.jpg


服务国家战略 贡献华电智慧

服务国家战略是时代赋予华北电力大学的历史使命。杨以涵教授作为我国电工学科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广义无功功率的概念,并在国内首次研制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实验系统,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为我国电力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杨奇逊院士团队研发出我国首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使我国在该领域一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终结了进口产品垄断的历史。刘吉臻院士团队瞄准国家能源电力科学前沿,率先提出“新能源电力系统”概念,研发出中国首套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为火力发电装上“智慧大脑”。杨勇平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多温区SCR脱硝催化剂与低能耗脱硝技术及应用是国际上首个适用于多温区与含硫含砷等复杂烟气的新型平板式高效SCR脱硝催化剂与成套生产技术……一代又一代的华电人攻克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创造了载入中国电力建设史册的数个“第一”。

面对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华北电力大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通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师资队伍、校园行动6个方面的20条举措,全力打造服务碳中和的人才培养高地、基础研究和科技突破策源地。

面向“十四五”,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全力实施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育引进、校企校地合作、国际开放发展“四个策略”,努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大学治理和条件保障“五个体系”上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形成更加契合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高水平办学体系,持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本文原载新华每日电讯公众号(202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