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我校举办2019年春季教师集中培训


本网保定讯: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即“新时代高教40条”和《华北电力大学关于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即“华电本科教育42条”,我校于5月10日至12日举办“2019年春季教师集中培训”。

大会场_副本.jpg

参加培训的有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各学院(系、部)教研室主任、实验中心(室)主任、校级教学名师、教学支持计划项目入选教师、课程负责人、新入职教师、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党委教师工作部相关人员共200人。校长杨勇平、副校长王增平出席了培训会并做讲话。

开幕式_副本.jpg

10日晚,参加培训的全体老师分组学习讨论了教育部和我校近期制定的关于本科教育和师德规范的相关文件。

杨校_副本.jpg

11日上午8:00,培训正式拉开帷幕。杨勇平在开班仪式上对参加培训的全体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一、要深刻领悟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彰显、改革攻坚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落实好我校的人才培养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二、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优秀的大学课堂应是一种有深度和高度的课堂;应是以创新为导向,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交流、参与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应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并致力于培养具有数字化学习思考能力,体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刻融合的课堂;应是以综合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开放式课堂。全体教师应以新的理念和方式重塑大学课堂,推进“课堂革命”。三、要做立足新时代的好老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师德为要。各位老师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切实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教练_副本.jpg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卢晓东研究员为大家做了《一流本科教学改革》的报告。卢晓东不仅就何谓“一流本科教育”做出了详细论述,而且还介绍了国内外知名院校在通识教育、学分制改革、导师制、奖学金制、学术要求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改革经验。此外,卢晓东还就教学理念、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研究性教学、考试方法改革等问题同与会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姚小玲教授为大家做题为《师德师风建设——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品格》的报告。姚小玲强调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阐述了师德师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讲解了师德师风的建设机制。姚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运用大量案例,以幽默诙谐的风格,为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教育和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提出真正的教育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

我校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赵洱岽教授为大家做了《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的报告。赵洱岽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制作课程的过程和体会,介绍了自己“3-4-6-3”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课程录制的注意事项等。他认为在目前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本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赵洱岽还介绍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要求,并提出了混合式金课建设与发展建议,鼓励大家积极建设,为学校贡献更多、更精彩的在线开放课程。

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教授为大家做题为《推进六个转变 让水课变成金课》的报告。李志义从本科教育新理念出发,提出了如何淘汰“水课”,如何给大学生“增负”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介绍了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李志义认为“解放课堂”需要推进课堂教学的“六个转变”,即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

西安交通大学的王永泉副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落实认证核心理念 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的报告。他首先向大家讲解了一流专业建设与认证的核心理念,即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然后具体介绍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产出。王永泉认为理论教学不能再照本宣科,需利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科学和工程原理进行理解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场讲座主讲人为天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原续波教授,题目为《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原续波详细阐述了天津大学新工科的建设方案及实施路径:提出了新文理教育、多学科交叉工程教育和个性化专业培养;提出了四融、四合、六新的持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结合五种项目和课程元模块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提出了全周期-全过程-全视角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培养平台-学院-书院-导师的全面培养体系。原续波指出新工科的建设内涵是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小组讨论_副本.jpg

11日晚,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了分组研讨。各组教师围绕“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主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各小组代表在12日的结业仪式上汇报了培训的收获与体会。

吕安强.jpg

教师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大家对国家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听取专家的报告,大家对师德师风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新工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各位老师收获了信心,饱满了热情,坚定了理念,表示要立即行动起来,发挥好教学主人翁作用,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培训满意度问卷调查中,93%的老师对此次培训总体评价非常满意,96%的老师对培训的组织工作非常满意,92%的老师对培训收获非常满意。老师们还从培训强度、课程设置、讨论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帮助学校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使教师教学培训工作能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闭幕式_副本.jpg

王增平做了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了本次培训活动的重要意义,对各位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赞扬和感谢。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变革、科技发展带来能源电力的变革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变革这三大变革。二、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推动本科教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我校成立吴仲华学院、人工智能班,正在筹备建设的能源互联网学院、校企合作计划、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等,都是我校本科教学的“奋进之笔”。三、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践行立德树人的光荣职责。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今年在自主经费中加大了对教育教学的投入。希望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投身我校一流本科建设,开创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