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走进院系之机械系:尽心尽责担负起人才培养重任

 
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是看人才培养质量,校领导多次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永恒主题、立校之本,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必须将人才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人才来展开,都应该从培养人的高度来审视。刘校长也特别强调,培养人才、教书育人,是一所大学的第一要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对于人才培养,机械系面临哪些问题,将采取何种对策破解难题?带着众多问题,我们走进机械系一探究竟。
初进机械系主任范孝良的办公室,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谈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时,他亲切平和的语气中透着深深的忧虑,他准确清晰地介绍了机械系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试成绩和不及格率等各项统计数据,年度学籍处理情况,并与往年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听着一组组的数字,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视,对出现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范孝良认为,学生考试不及格人次越来越多只是表象,说明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对、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人生目标理想发生了迷失。他说,经机械系领导和老师们认真分析,大家认为,出现问题的大多数学生沉迷网络、沉溺游戏,在这方面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怪圈,越玩越空虚、越玩越迷茫,越空虚越玩、越迷茫越玩,这是出现高不及格率的主因;第二,相比高中阶段,大学课程安排更宽松,作业更少,老师管的也更少、留给学生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校园文化活动更丰富多彩。大学更为宽松的管理方式,使部分自制力不够强的学生,不能继续坚守学习的这份清苦、贪图安逸、想歇一歇停一停,因此大大降低了对学习的紧迫感和重视程度,学习之外做的太多而学习本身做的太少,主业变成了副业,副业变成了主业,最后荒废了学业;第三,信息时代社会上充斥着众多繁复杂乱的信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而青年学生因为比较单纯,对这些的辨识度不够,对众多的信息消化不良,因而偏听偏信偏执,空想的太多而实际行动太少,空想淹没了奋斗目标,迷失了方向,最后迷失了自己,整天迷茫无助、无所事事、消极懒散、不上课不考试。全国的高校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是放任自流,还是千方百计负起教育的责任,管!怎么管?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秉承学校“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理念,机械系该负起什么责任?机械系领导负起什么责任?教研室主任负起什么责任?辅导员负起什么责任?班主任负起什么责任?每一位教师负起什么责任?机械系领导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并对此展开讨论“你能负起什么责任?你怎样负起这个责任?”比如一个任课教师能负什么责任?你的课堂有哪些学生经常不来听课,有哪些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你不知道就是不负责任,知道了不采取措施也是不负责任。
经过讨论,大家形成共识,要想把学生工作做好,必须党政领导干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近来机械系在学生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进行一些探索实践,具体作法主要有七条:(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先后实施了班主任重奖制度、优秀班主任选拔制度、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班主任例会制度等,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范孝良认为,班主任的负责任程度与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大一新生来说,从统计数据看,13级某个班不及格20人次,而同一个专业的另一个班不及格65人次,人均2次。大一是从高中到大学生活最重要的转型期,班主任所起的作用非常大,通过班主任的严格管理和正确引导,让同学们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风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从选拔班主任入手,严格把关,选拔那些有爱心、有责任心、有热情、有奉献精神、又有时间和精力的老师承担班主任工作,对其一年后的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评估,对业绩突出者实施重奖,另外,对班主任也要加强过程管理,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是有效的手段,班主任例会谈什么?就谈四件事“思路、措施、落实、成效”,面对问题,你有哪些想法哪些思路?有了思路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有没有成效?没成效换没换措施?换了几个措施还没成效,就换思路。对班主任这样谈,对辅导员这样谈,系领导也要这样谈,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例会不拘于形式,有事多谈,没事少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为目的。班主任通过例会这个平台还可以交流经验,借鉴他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措施,或者受到别人的启发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有效方法。
(二)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根据机械系的实际情况领导班子做出了“关于给大二学业有困难的同学选配专业导师的决定”,针对2013级和从高一年级留级下来的58名学业困难学生,按专业划分为13个小组,每个小组3-5人,遴选有热情、有奉献精神、有责任心、有经验的专业课教师作为专业导师加强对学生学业的帮扶,针对学生面临的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每周一次的见面谈话,督促检查指导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情况、作业情况等,并负责及时与辅导员和班主任沟通,定期向系领导汇报学生的状况和状态。系领导班子定期召开专业导师例会,也谈四件事“思路、措施、落实、成效”,一起把脉会诊,研究对策,范孝良在例会上说:“给你4名同学,你能拉上来2个就是功德无量,拉上来1个也是功德无量,1个也没拉上来,但我们做了工作、尽心尽力了,机械系也感谢你们。”从实施效果看,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有明显改进,其他同学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加强多渠道的激励、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学风表彰大会、主题班会等契机和渠道,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学习自信心。前不久举办的“机械系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今年成功推免研究生的六位同学与大一到大三同学座谈交流,谈学习经验、学习心得、推免心得、生活工作、人生目标和理想等等,被提问最多的是推免到北京大学硕博连读的机械1108班李雪同学,同学之间在会上会下对广泛关注的问题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接下来机械系还要推出多项活动,比如:“关于就业,听大四学长学姐怎么说!”邀请大四实现高质量签约的各专业典型代表与低年级同学座谈,谈学习、就业、择业、面试心得和经验等;再比如:“创新能人谈创新”,邀请本科在机械系就读后又在本系读研的几位学长座谈,这几位同学在本科阶段就是各种创新活动的积极分子,多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大赛奖励,因成绩突出,得到三名教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读研后继续担任所在创新俱乐部主席,充当带头人和教练的角色,有着丰富的创新训练的经验和体会。通过班级的主题班会邀请本专业的教授及老师走进班级,谈专业、谈学习、谈考研、谈就业、谈职业规划,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正确的引导。主题班会并不局限于一个学期一次,班主任有需要就开,主题可以多样化,不拘泥于形式,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收到一个效果就好。
(四)系主任深入班级,要想解决学生的问题必须先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流、座谈,用学识、阅历、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教育学生。本学期开学以来,范孝良亲自深入学生中,与大一和大二年级的6个专业各12个班的学生就专业学习、人才培养、就业去向、推免研究生和考研、生活工作、职业规划、人生方向目标理想等等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对话,同学问的问题多种多样,比如“你对大学生谈恋爱怎么看?”等等,通过对话交流,努力和学生作知心朋友,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信息,释放正能量施加正影响,回应学生的关切,发现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问题。在交谈过程中,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逐渐敞开心扉,他选取了学生共同关注的就业问题为切入点,以大量生动鲜活的优秀校友的实例以及优秀在校生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强调学习成绩单、英语四六级成绩、三好学生证书、获得各种奖学金、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证书等支撑材料在就业择业中的重要性的同时,还鼓励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千万不要放弃努力,要重拾高考的干劲奋起直追。为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他给所有同学留了手机号和微信号,有任何问题及时沟通,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状态和动态。他说:“每当看到有些大四学生因以前不努力学习出现多门挂科而影响到找工作时,看到这些学生发自内心的后悔时,我作为系主任都感到自责,是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好,努力得还不够。”,他还说:“就算一次谈话影响到一个班的两个人,把他们在不及格的边缘拉上来,两个年级24个班就有48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任何事只要去做,就肯定有效果。”
(五)教研室主任负责制。专业教研室办专业,但教研室主任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室建设、教学组织与日常教学管理,专业培养的对象是学生,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教研室主任要高度重视本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范孝良在教研室主任工作会上说,就问大家一句话,有些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你做了哪些工作?面对问题,你的“思路、措施、落实、成效”有没有?不能只在大一新生见面会上做一次专业介绍就完事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同有一个逐步的过程,要随着新生的成长和知识的逐步积累,不断深入地开展工作,要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局的高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
(六)优秀毕业生系主任推荐制度。为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机械系推出优秀毕业生系主任推荐制度,针对毕业班学生,设定专业排名或学分绩条件,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颁发由系主任亲笔签字的推荐信,以此激励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帮助他们找到理想工作。
(七)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深刻理解刘吉臻校长“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保定校区安身立命之本”的内涵和意义,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人才培养。面向所有学生,没有最高要求,只有最低要求,就是帮助每一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上所作的努力都是为了这样一个追求,过去我们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口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一个都不能少”,尽管难度很大,但是必须有这样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细、做扎实。
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有兴趣、有追求、有热情、有积极性参与“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活动的同学,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创造的火花燃烧起来,把他们闪光的思想发扬光大,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口号就是“创意我突破”,突破自己,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机械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方向。从学校最近公布的数据“近三年各院系学生参加竞赛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人次统计”看,机械系288次,位居第二位。虽然成绩不错,但范孝良觉得机械系还可能做的更好,因为机械系学生可直接参与的国家级大赛就有六个: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周培源基础力学竞赛、机器人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另外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等也需要机械系的学生参与进行机械结构、外观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所以成绩可以更好,本学期机械系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在大赛组织和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等方面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机械系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拓宽“三创”活动的受益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机械系计划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3个课外能力素质学分的获取方式和具体内容固定下来,比如对大一学生组织参观工程训练中心和机械系实验室,开发一些简单的动手能力训练项目,对大二学生开发一些较为复杂的动手能力训练项目,完成规定的项目才能取得学分,随着他们知识的积累,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大赛。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机械系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变化非常大,在广泛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对专业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制定或修订培养方案过程中就融入了我们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让人才培养方案基于目标、突出主线、强调特色。比如机械系近几年一直推进的本科生“长线导师制”,所谓“长线”是相对于15周毕业设计的“短”,具体做法是从大二阶段开始就吸收一些有兴趣又有积极性的同学参与实验室的建设项目,参与自制小的实验装置和教具,参与创新实验项目,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刚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工作,逐步深入,把有些合适的项目逐步变成课程设计的题目,有些直接变成毕业设计题目,拉长实践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时间,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好的苗子,有可能引导变成自己的研究生,最大的好处是把实验室真正变成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基地,里面有教师、有研究生、有本科生,师生互动、以高带低、以老带新、学生自主管理、互相激励,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也能促进实验室真正开放;再比如对“三结合培养体系”的探索,即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专业教学与工程相结合,设计教学环节与实题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专业创新能力,比如在基础课教学中,把书本上的一些应用实例和计算实例,直接变成本专业的实际工程例子,既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又介绍了专业知识,培养了工程意识;其它涉及课程改革、教师的授课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实验与实践环节改革等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还有很多。
机械系狠抓学风的举措我们已有了解,那么班主任、专业导师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的又会出现什么问题,那些深入一线老师有什么心得体会呢?我们紧接着又与系里几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导师做了交流。他们认为,因为部分学生中存在着基础差、自律性差、性格孤僻、缺少归属感、对专业认同感差及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所以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同时,他们也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万书亭老师,教授博导,教学科研工作都很忙,但也积极担任14级新生班主任工作,本学期又积极响应系领导号召担任了135名学业困难同学的专业导师,这5名同学学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上网打游戏,学生们自己说“我知道上网打游戏不对,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在征得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万老师为他们暂时保管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身份证,让学生花几十元买了个只能接打电话的老人机,学生自制力不强,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切断沉迷网络的途径,帮他们回归正常的学习,工作细致的有点像学生的“保姆”;戴庆辉是一位56岁的老教师,三岗教授,工业工程教研室主任,大学教学督导组成员,河北省教学名师称号获得者,对机械系的做法高度肯定并积极支持,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但也担任了本专业4名学业困难同学的专业导师,他说:“无论多忙,也要把学生的事当成头等大事。”他把课堂知识用于学生工作,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时间,帮学生分析时间都去哪了。对自己负责的4名同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有很多的心得体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宋立琴是工程制图教研室老师,副教授,班主任工作细致入微,对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爱心,经常性地深入学生宿舍,不厌其烦的谈心谈话,她所带的输电1301班是机械系201312个班中表现最好的一个班,因此她获得了本年度“十佳班主任”;丁海民老师,副教授,设计制造教研室副主任,因班主任工作表现出色,获得本年度“北京昊蓬机电奖教金”,他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与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他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共管合力,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即使某个学生转到了其他班,他也与其家长保持长期的联系,追踪学生的状况,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储开宇是一位设计制造教研室的老教师,副教授,他勇挑重担,本学期担任了一个落后班的班主任工作,同时还担任了4名学业困难同学的专业导师。他经常约谈学生,帮他们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以及时间规划,一点点地将失去的学分挣回来,终于让一个曾挂了11门课的学生找回了自信;慈铁军老师,副教授,工业工程教研室副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和4名学业困难同学的专业导师,主张旗帜鲜明地和学生讲明学习的重要性,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把一些游走在挂科边缘的学生拉回来。
何玉灵老师,是机电教研室一位年轻而充满活力和幽默感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和4名学业困难同学的专业导师,因每天都会到学生宿舍“溜达”,学生送了一个绰号“溜达何”。他说:“刚开始他们不欢迎我,我刚一上楼梯,他们就喊“溜达何”来了!然后四散而逃,离开宿舍,后来,我找了几个学霸带着不想上自习的学生一起去自习,带走了一部分;实在拉不动的,我就陪着他一起自习。”在何玉灵老师的带动下,班内渐渐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对学习困难学生较多这一现状,他还别出心裁地制定了一条班规:由挂科最多的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这使得那些学生受到震动,增强了责任感,也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何玉灵是专业教研室老师,他向教研室主任主动申请负责两个基础较差班级的教学工作,采用每次课都做随堂练习,结果记入平时成绩,迫使学生来上课,使学生对学习的态度逐步由被动转向主动,除此之外,他经常鼓励学生,和他们打电话谈心,让他们重拾学习兴趣,一个挂了5门课的同学“测试技术”课竟考了90多分。张超老师,机电教研室副主任,担任班主任和3名学业困难同学的专业导师,谈起学生工作颇有心得,将自己的心得概况为了四个词:用心、用情、有力、有度,并解释为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走到学生内心去,以情动人、用真情感化学生,充分把握奖惩的度,既保证效果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他遇到一位来自内蒙的学生,因多门不及格而降级,但他仍将其视为自己的学生,联系了学生的父亲到校,与他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谈。交谈过程中,这名学生第一次得知了,为了他上大学父母所付出的艰辛,痛苦流泪,深感愧疚。在亲情的感化下,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善。张超老师还提出做学生思想工作“不一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可以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关键是透过表象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机械系主要领导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感受到了机械系党政领导干部齐抓共管的决心,感受到了机械系全员参与的热情,感受到了老师们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有这样负责任的系领导,有这样负责任的老师,“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理念一定会落到实处,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衷心祝愿机械工程系的人才培养工作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