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华诞•忆青春】记“全国劳动模范”冯艳校友
今年10月,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她是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她是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和注册咨询师(投资);她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工程技术);她还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十佳班组长”……数不尽的头衔是对她多年来为事业鞠躬尽瘁的肯定,更是对她呕心沥血、一心以己之长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赞扬和歌颂。她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我校2005届毕业研究生,武汉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系统室主任——冯艳校友。
从“门外汉”到青年骨干
2005年从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就是武汉供电设计院变电室的二次设计专责。工作生活中,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初来乍到者的胆怯和懈怠,反而处处可见她由学生时期便保有的认真劲儿、“较真劲儿”。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两年的设计工作眨眼而逝,为了绘好每一张图纸、分析每一个端子、设计每一根二次线,她在师傅的带领和教导下,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翻阅了大量的变电设计规程规范,业余期间她还购买了电力系统保护的相关书籍。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加班已是家常便饭;为了啃下难啃的骨头,保质保量得完成设计任务,通宵达旦也属稀松平常。短短一年的时间,她就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变电室里二次专业设计的青年骨干,2006年她完成的论文还获得了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供用电设计分会论文评选二等奖。
精益求精绘蓝图
2007年,武汉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系统室成立,作为系统室的组建人之一,从此冯艳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系统室的工作主要是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都属于项目的前期工作,前期方案的制定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的良莠。工作性质养成了她坐“冷板凳”的习惯,更是养成了她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和接受挑战的工作精神。武汉电网图集,从最初诞生的那一刻起,每一根线条都凝聚了她大量的心血,现在的图集已变成电网前期工作者手边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从编制武汉电网“十一五”规划开始,她跟着省市公司的专家们扎进了电网规划的领域,从武汉电网“十一五”规划到工业园区规划再到各种专项规划,她不知度过了多少个难眠之夜,在经历了曲折、反复、数易其稿的磨炼下,如今已是硕果累累:《武汉市电力设施专项规划》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电力专项规划》成功实现了武汉电网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一张图”系统;《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规划到了2049年,为实现电力设施与轨道交通公共设施资源共享进行了远景展望和预留。
计划总投资460亿元人民币的京东方项目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大、工艺难度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之一,将使武汉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显示领域产业链最完整、生产技术最先进、产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然而项目所在地东西湖区中部电网的供电能力极为有限,为了对用户负责,尽早交出满意的答卷,她对该项目的接入电网进行了多方案研究,并积极配合省市公司开展东西湖区电网规划专题研究。在历经了8次方案会审后,她和团队仅用了5天时间完成了京东方用户项目供电方案的可研设计报告,从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角度对供电方案进行了设计和论证,为企业供电刷新了“武汉供电速度”。
以身作则带队伍
系统室人员少,任务重,每年规划可研项目就有数十上百项,面对大量的工作,加班成了常态。身为主任的她将重担往自己身上挑,把“骨头”留给自己啃。从仲夏到寒冬,经常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引导着身边的人,系统室亦因此成了加班“专业户”。
“我们自称是电网建设的‘开路先锋’,无形中彰显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对客户负责、对电网负责、对历史负责,为电网发展绘图引向、谋局布线。这就需要我们独具匠心、精益求精,把每一份可行性研究真正做到‘可行’,每一份规划将来都要发挥最大作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冯艳在报告会上这样总结系统室的角色和任务,惊奇瞠目过后更让我们看到,一项项令人钦敬的成果背后是怎样的披星戴月和孜孜以求。
华为海思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华为二期海思光工厂建设,她带领设计院团队多次奔赴现场实地踏勘,研究最优设计方案,一个月干完了两三个月的工作,不仅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为华为供电的东扩4#、5#变电站的可研设计工作,而且实现了设计方案的经济最优与工程实施最便捷,为华为二期海思光工厂的顺利投产提供了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
学无止境促提高
在工作和学习上她从不敢懈怠和放松。从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考试到国家注册咨询师(投资)考试学习上,她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之外、琐碎的生活之余,沉下心来,埋下头去老老实实的啃书本、做习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考试都得以一次性顺利通过。而这些学习内容又使得她开拓了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系统室班员刘笑洋回忆道,刚加入冯艳团队时,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班里的业务工具书。其中,一本《电力系统设计手册规范》达500页,每一页都被认真地做了标注,一问,这都是班长冯艳以前学习时做的标注。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位“学霸”型的班长。刘笑洋说,“跟着冯艳学,就像再进了一次大学。”
稍稍了解冯艳的人都明白,在成为技术大拿之前,她首先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10年间,如果要问冯艳什么是她最满意的成果,她必定会介绍自己的“三件宝”:一库、一册和一规划。“一库”是冯艳带头攻关建立的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基础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她们开展潮流、短路、稳定计算的核心计算程序数据库。“一册”便是武汉电网图集,它按照武汉中心城区和六个远城区分区绘制电网接线图。冯艳把它称作开展可研必备的“红宝书”。“一规划”是武汉市电力设施专项规划。从2010年开始,冯艳组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历经四年时间,冯艳带领团队完成了武汉市326座110千伏变电站、90座220千伏变电站电网规模的远景规划。冯艳介绍,这个规划不仅是她开展电网项目前期选址的依据,更是指明了武汉电网远景饱和年电力设施布局和规划的大方向。
在武汉市政府启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电网进程中,电网建设变电网“家务”为政府“要务”,实现“电网攻坚、政府支持”向“政府挂帅、共同推进”转变,在全国首创电网共建“武汉模式”。作为设计院负责“武汉模式”设计工作的项目经理,她积极响应武汉市各区管委会及省市公司的工作部署,从电网规划到90多座变电站的建设实施方案,再到具体的项目设计、前期协调,她创新工作,内外协调,组织骨干设计人员高效开展设计工作,为推动电网建设“三年攻坚”计划顺利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年来,冯艳和她的团队坚守着初心、肩负着使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逛街、去美容、去做家务,与同龄人相比多了一份忙碌、一份憔悴、一份沧桑。但她却没有任何的怨言,反而比其他人多了一份感激和满足,“我们庆幸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成为武汉电网建设发展的一份子,能为复兴大武汉建设出一份力。如果能像过江塔一样,留下深深的时代印迹,那么我心将无悔。”冯艳坚定地说,说给我们,说给时代,更说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