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能源外交研究中心在我校召开“能源安全挑战与应对思路”研讨会

11月4日下午,由国家火电研究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国际合作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能源政治与外交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能源安全挑战与应对思路研讨会在主楼D216会议室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国家能源局、中石油、中石化、新华社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就当前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威胁及其应对策略展开了研讨。

能源外交研究中心王海运主任和华北电力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朱常宝共同主持了此次研讨会。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杨勇平教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杨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探讨新形势下的能源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对我校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有推动作用,同时对与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徐锭明主任就国家能源安全的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能源的能源形式,指出能源生产与消费存在着异地性和非对称性的特点,其中矿产资源对外依赖性高是其表现形式。没有矿产资源的国际化就没有国家工业化,认识矿产资源与国家工业化的关系,确立资源国际化战略、国家战略才能确保现代化。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原总地质师曾兴球对当前国际能源市场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进一步总结了我国的应对措施。在发言中,他认为资源国有化、供应市场化、消费低碳化、发展科技化是当今国际能源市场的主要趋势。针对这些趋势,我国必须逐步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指导、市场引导、监管督导等方式国际能源市场的挑战。

 

 

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顾骏根据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发展情况向与会的专家们介绍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她认为美国现在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外部因素,其贸易保护主义、再工业化政策和重返亚洲等行为势必影响中国能源形势,而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和我国在国际能源合作方面的动向则是另外两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张抗以“能源安全新思维和综合对策”为题展开了介绍。他指出安全的能源观实质上是指能源获得一定的自主性,减少对能源的外部依赖。而要实现能源安全的重点在于开发国内能源这一内向视角而非一味强调传统的外部供应稳定和运输安全。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中东能源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中亚地缘政治与中国能源企业的机遇等领域的问题展开了研讨。最后,为其一天的研讨会在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