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思政课在我校开课
11月2日,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思政课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顺利开课。第一讲邀请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原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周扬胜作题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专题报告,报告由校党委副书记孙传新主持,来自全校各院系的70余名学生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孙传新指出,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课程,是学校党委落实市委教育工委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课程设计的主旨是促进学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将思政课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北京大地的生动实践和辉煌成就鲜活地带入思政课堂。
周扬胜围绕京华大地长什么样、如何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北京十年治霾辉煌成就等三个问题展开,具体从北京历史地理和当代城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脉络、大气污染治理看北京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以及未来的展望与思考四个部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案例丰富、数字翔实,广大师生反响热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虞海波表示,“听了周扬胜局长的报告,我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深受启发。北京雾霾治理的成效,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实践最生动的体现。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在课堂上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节约能源资源,选择低碳出行,呵护自然生态,共建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贾哲瑄说,“周局长以丰富的工作经验与详细的数据资料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了一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验证理论思想的生动课程。作为能源电力类高校的学生,我们要学好本领,夯实基础,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青春力量。”
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思政选修课,是学校党委推进北京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形成有特色的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切实举措。该课程共8讲,16学时,计1个学分,面向全校学生开课。该课程特色突出,主要邀请一线领导走上思政课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和辉煌成绩展示给学生。
近年来,我校以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为基础,2020年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必修课,并先后面向全校开设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专题课》选择性必修课、《强国电力》课程思政选择性必修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阶》选修课。2021年秋季学期以来,面向全校开设了“诸子百家思想释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脉络。
接下来,我校将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据学科特色持续探索开设更多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各类课程,进一步完善思政课课程群,形成富有华电特色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初审:宁阳 牛曜 王越群
审核:武昌杰 王伟
责任编辑:郭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