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要闻
教育部一线采风专栏报道我校创新学生志愿服务模式
发布时间:2014-12-31
供稿单位 :校友办
本网保定讯:12月31日,教育部就我校校友会申报的“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能源解困示范项目等相关活动进行了题为《华北电力大学创新学生志愿服务模式》的专题报道,并在教育部一线采风专栏刊登,引起了较大反响和普遍关注。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华北电力大学创新学生志愿服务模式
华北电力大学依托学校能源电力学科优势,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通过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实现西部贫困地区能源解困。
依托特色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服务西部。积极动员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组织开展大学生西部支教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西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毕业生作为校友志愿者参与学校在西部地区开展的活动等,服务西部地区发展。“绿色电力”服务西部项目,以西部地区贫困村为突破口,以“绿色电力、精准扶贫、传递绿色理念,实现能源解困”为目标,融国家需求、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绿色环保为一体,引导校友和青年学生了解西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2009年开始的“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大学生科技教育扶贫志愿服务行动至今,学校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3500余人、上万人次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绿色电力”相关活动中。
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持续推进项目开展。“绿色电力”相关活动采取吸引社会资金免费为贫困户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并进行技术培训方式进行。志愿者们到最偏远的山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一手资料,和贫困群众同吃同住,一起安装、调试设备。多年来,通过“送设备、送人才、送服务、送光明、送繁荣”服务西部贫困群众的志愿服务,学校形成了以“绿色电力”能源解困为基础的五位一体多方联动的绿色能源解困新模式。即政府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基层落实;高校培养和输送人才,开展新技术研发,吸引社会资金;绿色电力生产企业提供设备保障和技术支持,电力供应部门开展日常维护;慈善组织募集社会资金,补充项目实施资金缺口;贫困群众学习设备日常安装、使用、维护知识,辅助安装和维护。
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扩大志愿服务效果。2010年,发起“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大学生教育科技扶贫服务行动,协调当地政府、企业,与学校三方合作为西藏自治区拉孜县节村送去30余万元太阳能发电设备,解决了53户400余名藏族贫困同胞的用电问题。2013年为云南省大理州武印乡送去22套有太阳设备,解决了22户100余人的用电问题。2014年,学校通过华北电力大学校友会全国性社会组织平台,积极申请并获批国家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中央财政补贴60万元,吸引地方财政补贴70万元,企业资助30万元和价值20万元的电气设备解决了江西省兴国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4团2牧场100余户,500余人的用电问题。在江西省兴国县安装的太阳能设备不仅可以解决居民自用电,发出的多余电量还可以卖给电网公司,每年每户获得近3000元的收入,实现了能源解困。
网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