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学习身边的榜样】走近华北电力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四)

编者按: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激励学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在加快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进程中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学校组织开展了“两优一先”评选活动。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受表彰集体和个人为榜样,立足岗位、实干笃行、奋楫争先,为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双百班党支部:以党建育人为服务“双碳”战略的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先进基层党组织+双百班党支部(1).jpg

双百班党支部,隶属于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共有23名党员。双百班建在学院特色育人项目“双百班”上,通过培优育强百名跨本硕博的优秀学员有力辐射、引领和带动100%学院学生。双百班党支部根植电气工程一流学科背景,在纵向党支部、功能型党小组、青年骨干班主任的多重立体引领保障下,以“党建育人”为主线,探索形成“一核两翼四维”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双百班党支部党建工作和双百班建设同频共振,将党建引领融入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并转化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实际行动,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北京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北京高校师生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项目、大学“一融双高”示范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等多项荣誉。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电 2160 班党支部:锚向双碳目标,强化思想引领,探索“研究生党支部何为”时代课题

先进基层党组织+博电2160班党支部(1).jpg

博电2160班党支部发挥“能源电力领域博士研究生”成员构成优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以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为导向的“一向四环”党建工作法。建立集体研学、轮流领学、专家讲学、个人自学、参观践学“五学联动”机制,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开展学习活动20余次。与国网智研院第五支部进行1+1共建,通过“共建辅导员与实习生”等创新活动,联动促联创。支部开展“生态文明实践行”活动10余次,活动多次受央视、人民网等报道。党员张晓楠作为北京高校“大思政课”主题实践宣讲团成员,在北京高校巡回宣讲,覆盖千余人。支部通过成立科研小组、组织专家讲堂等,带动成员提升科研能力,深耕科技难题,成员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及企业科技攻关项目35项。支部入选第四届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环境纵向党支部:立足“七个有力”锻造先锋队伍,打造党建品牌引领学子成才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环境纵向党支部.jpg

材料环境纵向党支部,隶属于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支部立足专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培养“双碳”与“新材料”领域又红又专的新时代青年党员,在支部规范化建设、党建与日常学习工作相结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抓基础:全流程规范党员发展,破解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过程培养考察难题。重传承:实施驻班党员工程,建立党团联动机制,高年级带低年级、研究生带本科生,在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科研科创全方位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融合:打造“党建+科研”、“党建+科创”、“党建+科普”系列品牌,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科普志愿活动。支部是校级“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入选学校“一融双高”示范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支部党员发表科研论文与专利50余篇,科创、文体竞赛获奖超过30项。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控计 2238 党支部:党支部引领学生成才之路,立德树人塑造“时代新人、社会栋梁”

中国共产党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研控计2238支部(1).jpg

研控计2238党支部,隶属于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共有21名党员。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助力国家科研事业发展,走出一条“党建+科研”深度融合的研究生党支部发展道路。聚焦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科研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方面素质培养,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班级为基础、团支部为主要着力点的党、班、团一体化工作模式。以课题组为单位划分党小组,以思想土壤孕育丰硕科研果实,支部成员累计参与省部级项目1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班级获评优秀团支部、十佳示范性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研究生先进班集体多项校级集体荣誉。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一学生党支部:追逐青春梦想,勇担时代重任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一学生党支部(1).jpg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类一学生党支部,隶属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共有20名党员。党支部坚持思想引领,严格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支部党员牵头成立的大学生宣讲团连续3年入选团中央千支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党团课堂和周边社区、养老院开展专题宣讲近100次,覆盖2000余人次,累计宣讲时长615小时;支部党员开展的2个项目入选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其中1项获评优秀。构建“学·讲·践”三位一体党员学习模式,努力创新活动形式,纵深推进“1+1+1”红色共建,结合经管专业特色服务平谷区山东庄镇政府实现双向赋能,助力领袖慧谷社区现代化建设。原支部书记撰写的案例获2022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支部多名同学社会实践活动被北京学联、“三下乡”官网报道,10余人次获学术竞赛国家级奖项。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科研报国,守碧水蓝天;凝心聚力,展青春作为

党组织照片-环境学院本科生党支部(1).jpg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隶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共有37名党员。党支部对照“七个有力”标准,探索“党建+专业”双提升建设模式。通过专家讲座、现场实践、读书会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制订推优入党积分表,建立“支部委员工作计划制”和“支部工作责任清单制”,切实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与清河街道、古将村等地深入共建,参与志愿服务400余人次,开展社会调研实践50余人次,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支部多次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双百行动计划”项目和校级特色示范党支部等荣誉。支部党员深造率超90%,获奖学金比例100%,多名党员荣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竞赛奖项10余次。


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强化新时代学生党支部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

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jpg

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隶属于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党委,共有37名党员。党支部聚焦“三个加强三个提升”,加强党班团协同,铸牢理想信念根基,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力。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支部党员组建的“星火之源”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加强支部共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与中建六局水利水电公司和史各庄街道开展支部共建,推进院企合作校地融合,发挥专业优势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荣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优秀奖。加强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水利振兴,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支部“水润确山”实践团荣获“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优秀奖。支部获省部级及以上集体荣誉2项,校级集体荣誉5项,支部党员获省部级及以上个人荣誉22项。


数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建引领,学风先行,服务学生,奋勇争先

先进基层党组织+数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1).jpg

数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隶属于数理学院党委,共35名党员。党支部采取“三策助推火箭法”开展工作。多措并举,“助推”党员发展管理体系优化,重视党员的发展和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动态分层培养措施”。五维共振,“助推”新时代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朋辈、教师、社会等多方力量,构建“5+”支部建设模式。三学联动,“助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以观促学,把理论学习搬到红色教育基地现场;以赛促学,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以行促学,引领学生党员服务社区民生。学以反哺,青年服务社会“领航”强国新征程,用专业知识赋能社会服务、以高素质队伍帮扶社会建设。支部连续三年蝉联“校级优秀特色活动示范党支部”,连续两年获得“校级红色1+1示范活动二等奖”,为“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部全体成员均获得过校级及以上奖励。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贯彻落实“党建+专业+创新”工作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1).jpg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隶属于外国语学院党委,共有18名党员。党支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形成“党建+专业+创新”工作模式,结合外语学科特点,打造专业特色浓厚的党建品牌“外文中的党史”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外语优势,提升服务重大项目水平,实现了党建与专业的深度融合。支部积极拓展党建阵地,参与建设学院党委“红心同路人”师生支部共建、宋庆龄故居“红色1+1”党支部共建、昌平区外事办共建、学校党委宣传部“火花”共建,与校内外多个党组织实现共建活动。支部成功通过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验收,连续参与两期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党建与思政工作调研基金项目,获评院级优秀特色活动示范党支部。


沙河院区研电2311党支部:党建引领风帆劲,擎旗奋进阔步行

沙河院区研电2311党支部(1).jpg

研电2311党支部,隶属于沙河院区党委,共有20名党员。党支部探索形成“学思践悟”党建工作方法,各项活动围绕“勤学、善思、践行、体悟”展开,打造出多维党建品牌矩阵。制定合理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支部工作法,严守发展对象“质量关”、预备党员“合格关”、正式党员“作为关”。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形成引领式、体验式、互动式、自主式的主题党日活动新模式。注重引领班团协同建设,带领团支部获评校级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并依托于第14期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调研基金项目,开展研究生党支部带动班团建设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研究,助推沙河院区构建“党建引领 班团协同”的学生工作格局。

初审:李文姝 朱慧花

复审:葛 超 卜叶蕾

审核:沈 岚 张顺涛

责任编辑:陈昀睿 董艺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