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万华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6月13日下午,科学会堂座无虚席。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际教育培育基地主任马万华教授应邀为华电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美国高等教育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历程》的学术报告。此次华电大讲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让大家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深入探讨的空间。学术报告由教务处副处长梁光胜主持。
会前,副校长王增平亲切接见了马万华教授。王增平感谢国际教育界知名学者来我校给广大师生讲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为我校国际教育发展提提建议,指点迷津,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和马教授进行深入的专题探讨。马教授也表示华北电力大学为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优秀的人才,非常赞许我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同时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及实质性的合作。
报告伊始,马教授回顾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揭示美国“教育强国”的深刻内涵:美国研究型大学是美国每一个经济转型的动力源。美国高等教育全球竞争力形成也与美国国家发展战略息息相关。马教授讲到了《莫里尔法案》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崛起,“威斯康星思想”与大学的第三职能,研究型大学与《麦哈顿计划》等。马教授把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娓娓道来,深刻阐述了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历程,也论述了美国联邦政府与美国社会的作用和美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困境。最后,马教授从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和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阐释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来龙去脉,并围绕研究型大学国际化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马教授的报告内容翔实、思想深刻,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整体认知和理性思考,还对进一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我校国际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报告结束后,马教授还结合自己在欧美国家的留学经历和从事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经历与师生们进行了充分互动,共同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马万华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分别获得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美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她先后主持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型大学建设分课题,国家关于大学教学改革等课题的研究,先后获得美国福里曼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和富布来特基金会的课题支持,在美国多所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和讲学活动。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高等教育治理、美国研究型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和欧洲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战略。学术出版包括专著和译著,并在国内和国际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目前主持的主要研究课题: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研究,来华留学适应问题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等。还担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出版的“Interchange”杂志编委,美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国际教育发展系列顾问,国际SSCI杂志《Asia and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副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