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之光》纪录片在我校教职员工中引发热烈反响(一)
编者按:12月25日,我校首部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电力之光》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博物馆之夜”栏目播出。纪录片从史实的角度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电力人才培养之路,展现了华电人筚路蓝缕、拓基创业的奋斗精神。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校友通过电视、网络、新媒体平台等多渠道观看了纪录片。大家纷纷表示,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再创华电新的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离退休党委 王援
我是1961年来到学校的,建校63年来,我除了没有经历1960年从西直门迁往清河的经历外,经历了华电的所有变迁、变动、发展变化。目睹了华电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全过程。在华电由“普通”到“全国重点”、由“一般高校”到“211”由“985学科”到“双一流”建设过程,见证了“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华电精神的谱写历程。
华电60多年来,为国家输送博士、硕士、本专科等各类毕业生共有33万之多。他们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建设的骨干力量。科研成就硕果累累,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贡献多多。看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母校,作为一名“老华电”很骄傲,很自豪。
离退休党委 朱常宝
我作为1964年入学的学生,从入学到留校工作至今已经58年了。58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国家电力事业如何从一穷二白的面貌成为世界上的电力大国强国,也亲身经历了电力大学从一张白纸、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筚路蓝缕一路走来,从最初的电力工程师的摇篮,进入规模巨大的“双一流”大学的行列。过去几十年,全校师生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理念,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展望第二个百年,华电将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大志、有理想、有真才实学、能担当大任的一流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离退休党委 刘宗浩
我校一九五八年从西直门电力学校为基础,成立的北京电力学院,经过六十多年的坚若奋斗,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尤其新能源科技,获得国家多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为国家培养三十多万电力技术髙级人才,真是可喜可贺。向所有为我校发展做岀贡献的同志致敬!
离退休党委 马富
观看了华电发展史,深为那一代的华电人骄傲,也为生长在那个年代的所有国人骄傲。那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然而更是人民意气风发的年代,更是广大知识分子意气风发的年代,他们为报效祖国,艰苦奋斗,不图回报,他们如果回忆起为之奋斗的经历,心里一定会特别的欣慰。在这里为创建华电的所有教职工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离退休党委 蒋召霞
看了华电的发展历程,回想起当初几次搬家吃的苦,特别是从西直门搬到小营时,当时正值入冬时节,教学楼刚建成还未装暖气,因需要就进住了,当时师生就在寒冷的环境下坚持上课,几十人在一个大教室里,头天晚上打的洗脸水,第二天早上用时就成冰和盆冻在一起了,就这样没有叫苦的,广大职工尽量努力创造条件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想想当初,再看看現,也值得了。还有就是搬到岳城水库那段历史,办学条件非常差,学生分在几个电厂上课,尽管如此也坚持下来了,能有今天的发展实属来之不易。所以看后很感慨,如没有当初的苦和付出,就没有今天的自豪。华电人继续努力吧!
离退休党委 李拴法
昨晚看了校园里的红色百年——《中国电力之光》,既亲切,又感叹,自豪感油然而生。学校从小到大,已经为国家输送出三十多万名毕业生,学校科研成果累累,学校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从一幅幅画面中,我看到了这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华电人,每个人在不同岗位,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国争光,为电力事业奉献。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融入在每一言行中,使华电精神得以代代相传。蒋昭霞老师上边所述,华电的成长每一步都饱含艰辛,它是师生用热血和汗水换来的。回首往事艰辛苦,方得今日多辉煌。为老辈们点赞!
离退休党委 赵振东
华北电力大学自1958建校至今走过六十三年的历程,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历经华电几代教职员工从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到辗转流离、绝处逢生,再到薪火相传、百炼成钢,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创新发展之路。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这是我们每一个华电人的骄傲。作为一个从1978年3月考入华北电力大学(当时的河北电力学院)学习,之后又在此工作三十多年的老教师,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华北电力大学的快速发展。永远也不会忘记培养我们成长的老师们的音容笑貌;永远也不会忘记教室里,操场上那些青年学子的青春靓影;永远也不会忘记实验室里那彻底不熄的灯光;永远也不会忘记教一楼、教三楼还有跳伞塔……。
离退休党委 高强
今晚观看了《中国电力之光》,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的建立、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切实体会到在各届校党委的领导下,全体师生不断艰苦奋斗,奋发努力,从最初的北京电力学院发展成目前的双一流大学的见证。特别是为国家培养了多层次人才33万多人的成就,值得每一个在华电工作过的人的自豪。学校的发展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一个中专学校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电力类大学见证的历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北电力大学的成就,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不断带领全国人民从落后走向先进的见证。本人是在华电读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直到退休,名副其实的称为华电人。作为教师,工作38年,指导各类研究生100多名,这些学生,很多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作出成绩,心理感到很欣慰。最后,衷心祝愿华北电力大学蒸蒸日上,不断取得辉煌。
离退休党委 徐文学
昨夜星辰,大家怀着热热切关注和十分激动的心情认真观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热播的《校园里的红色百年》之《电力之光》,央视这期节目我们特别关注,因为节目内容反映的是我们曾经经历的校园故事,印刻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我校各个历史时期走过的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师生们建树的丰硕成果,令世人瞩目的,使每一位“华电人”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的一百岁生日,同时又是国家新的一百年民族振兴大业开局之年,华北电力大学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走过了第一个不平凡的花甲之年。我校从白手起家经过几代“华电人”的拼搏努力,建成了国家寄予厚望的世界知名的有特色的一所研究型重点大学。她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级人才,成为国家21世纪“双一流”的名校。
离退休党委 冯满春
大格局,大手笔,大气魂。那熟悉的校园环境,那华彩夺目的跳伞塔光影,那让我们大家都十分尊敬的各届校领导,那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杰出的专家教授,一帧帧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感到非常亲切。循着北京—邯郸—保定—北京的历史画面,回顾学校60多年的奋斗历程,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曲折中前进,在困境中崛起,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重要历史发展节点上奋力拼搏,把握机遇,如今已成为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双一流”建设高挍,占居中国能源电力半壁江山的高水平大学,成为中国能源电力人才的摇篮,被誉为能源电力的“黄埔军挍”,现在更以她崭新的姿态和磅礴的气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广阔道路迅猛前进。我有幸成为华北电力大学的一员,内心倍感骄傲和自豪。我感恩华电,我祝福华电,希望我们负责任的大学越办越好,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的一流合格人才,为祖国的能源电力事业作出一流的突出贡献,在新征程中,以一流的丰功伟绩,点亮新时代的电力之光!
离退休党委 祖林
12月25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了“校园里的红色百年”之“中国电力之光”,选取华北电力大学发展中的关键节点,讲述了我校在党的领导下,如何成为中国能源电力人才的摇篮,为我国电力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发展历程。本纪录片史料翔实,脉络清晰,观后令人振奋和鼓舞。我对此有三点深刻感受:第一,披荆斩棘,矢志不渝。从筚路蓝缕到辗转流离,华电的发展始终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栉风沐雨,拼搏向前,培养了三十三万高级电力人才,以不断满足我国能源战略发展需要,不愧为我国的“电力黄埔”。第二,勇抓机遇,跨越发展。我校自1958年建校以来校址多次变迁,历经磨难与挑战,但全校师生团结奋进,抓住几次重大机遇,采取跨越式发展模式,跻身于全国一流高校行列。第三,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华电始终以服务于我国电力发展为己任,学科布局和整合与我国新能源发展相适应,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特色,已成为教育部直属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回首六十余载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坚信全校师生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鼓舞激励下,奋勇拼搏,不断创新,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为我国能源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审核:张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