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大讲堂第八期之姚喜双纵论诗词朗诵育人铸魂
本网保定讯:5月8日下午,第八期明德大讲堂于保定校区教六一阶开讲。主讲人姚喜双教授以“以文化人 培根铸魂——从诗词朗诵讲起”为主题作了讲座。校党委书记周坚出席并主持讲座。
周坚代表全校师生向姚喜双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姚喜双教授的履历背景。
姚喜双首先以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为例,向同学们展示如何赏析诗词。他详细介绍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指出这首词从人类发展源头和发展规律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时突出了毛主席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博大的胸襟和恢宏的气魄。
姚喜双具体讲解了做好诗词朗诵的三个要点:第一,学会理解。要理解诗词产生的社会背景,所包含历史事件的深刻含义,在理解基础上才能知道运用怎样的语气和感情状态。第二,学会感受。感受是理解到表达的桥梁。感受是具体的,是形象的,更是生动的。在借助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将自己置身其中,朗诵才会具有感染力,声音才能形象生动,独具风格。第三,学会表达。他重点谈了声音和表达技巧两方面。对于声音,他讲到了发音方法的区别,并提到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在表达上,他提出要抓整体,抓重点,抓本质。他通过现场讲解《静夜思》等诗词的朗诵,生动展示了如何“抓住文稿重点、掌握文稿整体布局、领悟文稿本质”。姚喜双教授还以雄浑的嗓音完整朗诵了《观沧海》《龟虽寿》。讲座过程中全场师生掌声不断,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
在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姚喜双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周坚在总结讲座时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努力提高人文素养”的要求。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的构建与引领,作为华电学子,更应该重视人文素养的培树,在掌握好自身学科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她还热情鼓励师生们积极参加学校近期举办的“诵读经典·抒爱国情怀”经典诵读大赛,展示华电人文风采。
姚喜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国家督学,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国家语委审音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等职务。曾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主任,语言文字应用主编,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等。姚喜双教授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多部著作。他领导创办媒体语言学和播音主持博士专业和博士后工作站,担任中国语言文学教指委副主任和国家广电总局金话筒评委等。他还担任国务院侨办咨询委员、世界华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央视诗词大会等语言文化类节目的总策划,合创了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齐越朗诵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