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要闻
走进院系之电力工程系:深入贯彻教代会精神 超前谋划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5-03-30
供稿单位 :党委宣传部
作者:陈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5年,是高等教育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学校第六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适应国家能源电力改革的重大需求,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未雨绸缪,科学谋划,精心布局,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极大地鼓舞了人心,为学校的“深化改革,依法治校,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为了更好地了解各院系学习领会贯彻教代会精神的情况,本报记者走访了电力工程系,倾听电力系领导是如何谋划电力系的发展新篇的。
面对高等教育和能源电力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作为学校的老牌骨干院系,电力工程系领导班子深感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唯有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六届三次教代会精神,凝聚全系师生共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精心谋划,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切实把教代会的有关要求落到实处,才能推动电力工程系的创新与发展。
凝练“未来电网”和“电工装备”两个方向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中心。
围绕新能源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等国家相关能源领域的发展需求,结合电力工程系现有科研人员的实际水平,从“未来电网”和“电工装备”两个方向分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中心。其中“未来电网”方向研究主题主要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微网和直流电网等能源领域研究热点问题上产生,“电工装备”方向主要针对材料与传感、电气设备智能、以及特高压和直流输电关键设备开展研究。系里围绕两个研究中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在人员配置和硬件条件上给予支持,通过3~5年建设使其具有一定的国内外影响力,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支持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发展,支撑电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
打造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优秀教学团队。
电力工程系一直致力于教学质量提高,已拥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3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结合校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立优质核心课程与优秀教学团队认定制度”, 针对电力工程系课程建设实际情况,首先支持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并加强管理,将其打造成为优秀教学团队;然后,逐步明确和培养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制定团队管理办法,规范团队管理,推动教学研讨和教学改革;最终,完成打造一批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优秀教学团队,在教学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建立完善电力系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
电力工程系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14年度电力工程系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82人次,省部级奖励143人次。电力工程系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首先,建立“智能电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领优秀大学生科技项目入驻;其次,开办电力系师生科技交流沙龙,定期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然后,邀请校外专家和优秀校友来校指导和作报告,进一步拓展学生科技方面视野,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全面开创电力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局面。
通过与电力系领导的深入交流,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对电力系美好愿景的坚定信心,更体会出他们急国家高等教育和能源电力改革之所需,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谋求创新与发展的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我们相信,与学校一起走过峥嵘岁月的电力系,在高等教育和能源电力改革新的形势下,一定能够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激励下,传承优良作风,绽放创新光芒,为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华电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