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华诞•忆青春】校友罗家庚:“钉”在抗疫保电一线81个昼夜
罗家庚,动力系2008届集控044班校友,中国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行部值长。
今年9月,罗家庚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华能电厂装机占武汉市的54%,肩负着为火神山、雷神山等重点单位供电供热的重要任务。武汉封城前一天,电厂启动战时模式,实行封闭管理。罗家庚第一个报名参加了“突击队”,他说:“我是党员,是值长,还是年轻的技术骨干,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90多岁奶奶和60多岁母亲关切地问道:“外面这么危险,你能不能不去啊?”看着老人近似哀求的目光,罗家庚只能强忍着泪水安抚她们。他理解家人的心情,但安全保电就是自己的责任!安顿好四世同堂的一家老小后,罗家庚毅然投身封闭运行的电厂,牢牢“钉”在抗疫保电第一线。这一“钉”就是81天。
81天里,罗家庚作为“抗疫保电突击队”队长,不讲条件、不畏艰险,带领队员消除了3号机组漏电故障,保证稳定运行,创造了建厂以来新的长周期运行纪录;处置了一次风机跳闸、空预器跳闸、6号机组汽轮机振动突然增大等设备异常情况,3次避免了机组非计划停运;解决了1号机组运行中存在漏氢问题,确保战疫关键时期的电力和热力稳定供应。
1月下旬,电厂6名职工被确诊感染,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面对运行人员能否到位的难题,他挨个给每个同事、每个家庭打电话,一遍遍说明解释,作为“停不得”的企业我们都得上。在他的带动下,班组28名职工全部按时返回。
他深知,关键时候决不能掉链子,自己和兄弟们都不能倒下,防疫措施必须百分之百做好。他组织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宣讲防控事项,给大家加油鼓劲。在生产现场,他组织人员每两小时对工作台、对讲机进行消毒。在封闭住宿酒店,没有服务人员,他又当起“勤务员”,主动承担接送餐工作,自购理发工具变身理发师,为封闭职工做好生活保障。
电厂人手短缺,罗家庚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次接班前,他都提前1个多小时到现场,仔细查看重点设备运行状况。2月,武汉天降大雪、气温陡降,为确保防寒防冻措施落实到位,他提前两个半小时到现场,冒雪把室外的旁站、阀门、电机都检查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一次处理设备隐患时,妻子来了电话:女儿发烧咳嗽不见好转、奶奶又犯了高血压、爸妈感冒还加重了、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刚刚去世……他感到揪心、愧疚,但保电现场不能离开他。擦干眼泪,他转身继续投入战斗。
废寝忘食地工作,过度劳累使他晕倒在汽机平台上。醒来后又带领同事立即投入工作,凭着细心和过硬技术,及时消除了缺陷,创造了建厂以来3号机组最长周期运行新纪录。
战疫81天,他和同事整整发了14亿度电、供了3万吨热、完成5次机组无差错启停,为武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实至名归。
罗家庚说:“不管身至何方,也不管有多少荣誉加身,我始终难忘12年前心怀梦想和憧憬来到了华电跳伞塔下的情景。华电记录了我的青春和梦想,教会我做事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华电的老师们一直教育我做一个善良正直、积极向上、热爱事业,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这些是我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十舍门口的开水房总是排满了开水壶,大家轮班去打开水却总是发现时常提回来的水壶不是自己的。教八的自习室总是人满为患,为了找一个自习的位子时常要“跋山涉水”。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最难选上,幸运抽上的同学要像中了彩票一样请大家吃鸡蛋灌饼……12年前在母校的生活点滴,罗家庚至今念念不忘。
罗家庚说,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毕业前在学校金工车间实习的经历,在那里他和同学们学会了车工、铣工、钳工、焊工等基本金工技能,亲手把一根粗糙的毛料做成了一个闪闪发亮的钉锤,第一次领略到了工业制造的魅力,也懂得了生产唯有脚踏实地、一钉一锤才能做出来的道理。
罗家庚勉励学弟学妹们说,学校的基础、专业及实验课程可以为大家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同学们要好好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一定要多“泡”图书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会让人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