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刘吉臻校长到工程生态学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调研

3月21日上午,刘吉臻校长在数理学院和学科办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到工程生态学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进行调研,参观了该中心的化学分析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信息处理实验室。

研究中心主任张化永结合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大项目研究,介绍了中心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进展;数理系主任杨晓忠介绍了近年来数理系在人才引进、学科发展、学科规划、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基于生态学与非线性科学在当代能源、电力和环境科技创新及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2010年,学校在数理学院成立“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生态学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三年来,在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第一,开展“生态治污”技术创新,突破发达国家遵循的库兹涅茨环境经济壁垒,创建了欠发达地区环境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共赢的“南四湖模式”;第二,研究自然植被格局分布规律,为碳排放和碳交易提供理论基础,探索微生物生物能源产气机制,解决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秸秆等环境问题,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实现环境与能源的双重效益;第三,研究海岸带污染控制与去除,充分利用海洋的巨大生产力,为将来的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提供有利支撑。中心与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相关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博士的长期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科技支撑及山东省等地方项目,发表了24篇SCI和EI论文,获得201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吉臻听取了多方介绍后,充分肯定了工程生态学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和数理系所取得的重要成绩。他说,近年来,学校确定了“大电力”学科发展战略,使传统优势学科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带动相关的基础理论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同步发展。能源问题的研究是一棵常青树,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以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问题始终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然而伴随着能源的大量利用,随之带来的巨大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在开展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科学研究同时,也要高度关心能源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衍生、培育与电力学科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包括生态学科和环境学科,使“大电力”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刘吉臻指出,华北电力大学是以能源电力为基础的大学,更应该提倡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绿色教育,加强学科规划,加大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建设力度,出重拳、出奇兵、抓机遇,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

刘吉臻希望,工程生态学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要以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建设、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为重点,努力建成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平台,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带动学科发展,为我校早日建成高水平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