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要闻
我校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4-09-15
供稿单位 :党委宣传部
作者:孙翠亭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这意味着,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应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
针对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学校研究生院获知,2014年我校招收硕士研究生2315名,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1008名,占比例为44% ,2009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918名,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375名,占比例20%,2014年与2009年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比重提高了24%,基本实现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2009年,我校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逐年提高,逐步优化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
据调查,学生在选择就读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时比较理性,我校2013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姜舒婷说:“考虑到自己的性格,我觉得自己适合做基础性学术研究,而且可能读博士,所以就选择攻读学术型硕士。”2012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王昊天说:“我想毕业后就工作,而专硕更强调职业能力的教育,就选择专硕了。”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不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此,学校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有所区别和侧重,两种类型研究生同等待遇,绝不矮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赵冬梅说,“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要实现‘四个转变’,其中就包括培养类型结构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
“招收专业型硕士有利于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专门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赵冬梅说,“我校具有行业背景,所以在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调整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拥有良好的发展机会。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突显职业导向,具有较强的就业牵引力,使我校作为行业特色型院校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经过5年探索,我校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形成了鲜明特色。一是职业素质培养模块,切实转变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学习切实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设计若干课程,体现高层工程师的素质培养。二是注重专业实践环节,学校已建立65个研究生工作站/实践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搭建实践平台,并要求学生在学期间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考取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研究生工作站/实践基地采取双导师制,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产出,最终形成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局面。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初见成效,我校云南电网公司研究生工作站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成为全国28个首批示范性基地之一。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张薇获得第一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
我校将继续依托行业优势,充分利用理事会平台,围绕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在培养方案制(修)定、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联合培养、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研讨、改革与创新,注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