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校区后勤与基建管理处举办2013年度中层管理干部暑期培训会
本网保定讯:伴随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全面推进,为不断提高后勤全体中层管理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自2010年至今,后勤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层管理干部暑期培训会。每次培训针对不同主题对全体后勤中层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辅导,并围绕辅导报告进行深入讨论,提高中层管理干部对当前后勤工作形势的认识,交流对后勤工作的思考,以促进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013年5月,学校启动了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面对新的管理体制,新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调整和亟待理顺的运行机制,7月20日至22日,后勤与基建管理处举办了以“认识改革意义,领会改革政策,转变思想观念,探索运行机制”为主题的2013年度中层管理干部暑期培训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金辉出席开班式,后勤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后勤全体中层管理干部参加。
张金辉发表讲话。他指出,本次培训会的基本核心是围绕学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全体中层管理干部从思想观念、具体行动上认真思考和谋划后勤未来工作。张书记首先对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简单回顾。他说,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进入新世纪,高校扩招促使高校规模快速发展。在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初期,由于高校后勤不断适应学校规模扩张的发展需求,加之国家整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新要求,高校后勤改革提倡引入市场机制,把后勤服务推向市场。而十年社会化改革的实践过程证明,高校后勤无论从传统意义上还是从现实问题上都和学校密不可分,如果后勤服务全部引入市场机制,学校将缺乏自主管理权,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一直是后勤人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国家、教育部及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在认真总结和思考十年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利弊得失和充分肯定后勤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明确了后勤改革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本思想。我校就是在总结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利弊得失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启动了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探索并实施了“学校宏观统筹,分类管理”的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与全国高校后勤改革方向相一致,符合我国社会发展。他在谈到高校后勤工作发展时强调,当前,高校后勤从适应高校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高转变,河北省明确提出今后高校后勤的主要任务为:学生食堂管理标准化以及“农校对接”联采联购、学生宿舍管理安全、校园服务标准化等。经过多年改革,特别是自2011年至今,我校后勤新的管理制度已经入轨,为学校实现后勤改革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同时就如何谋划和思考后勤未来工作提出要求:第一,政策引导。伴随新的管理体制的基本确定,相应政策需要及时调整,后勤中层管理干部要集中智慧,认真思考,建言献策,使学校的政策更加符合后勤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二,机制优化。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如何建立和优化后勤运行机制,使运行机制能够适应改革发展需求,提高后勤整体服务水平,是摆在每位中层管理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第三,制度调整。制度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贯彻和落实的准绳,只有根据新的管理体制,及时调整、建立和完善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够保证后勤管理和服务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第四,精细化管理。全体中层管理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精细化工作意识,从管理标准化和工作标准化两方面实现后勤精细化。第五,加强文化建设。人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体中层管理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结合学校、后勤以及每位职工的思想实际,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支撑作用。
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处长张树芳就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进行了集中培训辅导。他首先对后勤近年举办的中层管理干部暑期培训会进行了简要回顾:自2010年至今,后勤连续四年举办的中层管理干部培训会是一脉相承,具有延续性的,是后勤根据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和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形势,认真谋划后勤工作,交流思考后勤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统一认识、强化意识,集中启发、引导思考,树立示范、培养习惯的有效手段。作为培训辅导的主要内容,张树芳处长对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说,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是对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的总结和思考,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是积极适应形势不断变化的结果。伴随高等教育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高转变和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推进这样的高等教育形势,以及社会用工成本和物价水平不断增长等社会形势,后勤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通过改革不断调整和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就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作用和意义,张树芳处长指出,一是进行了三点探索,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总结了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的利弊得失,充分吸收了十年社会化改革成果,真正做到了公益性和市场化的有机结合;使后勤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本质回归;是学校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集体智慧的创新成果。二是实现了后勤管理体制的新突破。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学校宏观统筹,分类管理”新的管理体制,中心只是劳动组织的形式,而不再是改革前与学校契约管理的实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后勤的管理体制。三是初步构建了新的运行机制。虽然按照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后勤构建了一定的运行机制,但是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后勤正在从机制、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继续探索和优化运行机制,这也是本次培训会的核心。四是解决了后勤经费投入机制问题。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方向上和宏观上解决了后勤经费投入机制问题。五是转变了后勤工作的观念。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学校宏观统筹,部门分工管理,中心规范运行”的原则,集中学校专业管理人员管理后勤工作,后勤不再是独立实体而是成为开放的体系,后勤必须要改变封闭独立的观念。张处长还重点对《保定校区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说明。
后勤(保定)党总支书记赵宏宇作了题为“努力构建后勤改革背景下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培训报告。他指出,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一直分阶段有步骤地坚持探索和推进。为了保证今后改革工作科学深入地持续推进,保证改革成功实现预期目标,同时保证通过改革科学推进后勤工作的发展,要求后勤全体中层管理干部的思想观念尽快适应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适应工作角色、工作模式和政策机制的新变化。赵宏宇书记强调,全体中层管理干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对本次改革的科学理解和正确认识。第一,从实施改革方式上提高认识。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是在国家督导下,学校处于被动、观察、审视和探索的情况下进行的尝试,本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则是由学校经过深思熟虑在总结十年改革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主导实施的适合本土化和职能部门特点的改革。第二,从改革的体制变化上提高认识。一是职能体制变化。由改革前的校领导管理后勤向学校宏观统筹、部门分工管理的管理体制转变。二是经费体制变化。由改革前的固定拨款向事业管理、经费统筹、分类核算模式转变。三是资源体制变化。由改革前人力资源条件性自主、物质资源封闭循环向人力资源相对畅通、物质资源过渡到租赁性模式盘活方向转变。第三,从改革的机制变化上提高认识。改革从宏观政策变化上实现了后勤使命本末关系的扭转,使管理方式的多元化特点显现明显,后勤业务性质的类型各有不同。赵书记对科室和中心中层管理干部应分别树立和转别的思想观念进行了解读。指出中心中层管理干部应树立胸怀大局、立足全局、服务全局的政治观念,树立坚持根本、坚持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树立增强组织意识、身份意识、使命意识的组织观念,树立强调岗位责任、职业责任、团队责任的责任观念和团结敬业、协作自律的作风观念。科室中层管理干部应增强业务的规律性、类型性、专业性的把握意识,树立双重责任观念、政策先导观念、追求标准观念、讲究规矩观念和强化队伍培育观念。
集中讲座培训后,全体中层管理干部围绕张金辉副书记的讲话、张树芳处长的培训讲话以及赵宏宇书记的培训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了学习心得和工作思路。
讨论结束后,张树芳作了培训总结。他说,张金辉副书记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了后勤发展的关键问题,对贯彻和落实好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集中讲座培训和分组讨论,全体中层管理干部对自主运行、科学决策以及办事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本次培训会达到了深层次贯彻领会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政策要求和构建后勤改革背景下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预期目标。全体中层管理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直面问题的勇气,及时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机关科室要明晰职责、制定管理程序、尽责尽责,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服务作风。各中心要强化认识、转化观念、理顺职责、适应形势,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此次培训会历时三天,取得了圆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