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中能融合杯”第六届全国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攻防竞赛在我校举办

9月26日,由华北电力大学、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信息安全测评联盟、中能融合智慧能源产业联盟、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联合主办的“中能融合杯”第六届全国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攻防竞赛在我校举办。

竞赛由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华北电力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实验室、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信息安全测评联盟和中能融合智慧能源产业联盟联合主办, 北京蓝军网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冠名。

ae5467871b5d44409ba9fa20105c4ea7.jpg


2015年,“全国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攻防竞赛”由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华北电力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实验室联合创立主办。2015-2019年连续成功举办的前五届竞赛。第六届竞赛采用“线上预赛、线下决赛”融合的竞赛方式。

9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8支战队已线上开赛,最终排名前20的战队成功突围,获得决赛资格。9月26日鸣锣的线下决赛,竞赛设置突破创新,设计分为基础层、拔高层和夺魁层的三层次擂台,层数与难度同向逐步增大,将最大限度考验选手发现工控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风险点及威胁的能力。


919c9891d86a42059c4c5f9fc8c23515.jpg

开幕式上,我校校长杨勇平在致辞中指出,网络安全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以能源电力学科为特色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承担着为能源电力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推进科技创新为使命,以源源不断地为能源电力行业输送优秀网络安全人才、以履行服务国家新时期安全发展战略为使命担当。面对未来能源电力行业的转型,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华北电力大学将继续履行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与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的更高水平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杨勇平校长对公安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北京市公安局、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及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单位与行业部门对于此次大赛的指导和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巡视员张俊兵指出,希望通过工控系统安全攻防竞赛平台的实战演练,培养工控系统网络安全高精尖人才,提高工控系统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主任梁建勇指出,攻防竞赛是检验和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能源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工业与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王建伟表示,攻防竞赛的举办十分有价值,是专业人才培养、防护技术交流的有效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工控专才挖掘,安全意识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称,未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充分结合地方的工作需求和行业的特点,积极开展工业信息安全的建设,加快提升工业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倪光南院士、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也通过视频向第六届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攻防竞赛的举办表示祝贺。

另外,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处长祝国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信息师孙正运、中国电子商会自主创新与安全技术委员会理事长冯燕春、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副主任刘克分别就“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政策解读”、“数字化转型助力能源互联网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中的自主创新与安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 IEC62443 标准和认证实践”作了精彩演讲。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荣获本届竞赛特等奖;清华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一等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安美勤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荣获二等奖;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平顶山学院计算机学院、长春嘉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千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郑州大学、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山东新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新疆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荣获三等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华北电力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京华电云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虎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荣获技术支持奖。

a53a61b86cd14538a45e2aaf116211ef.jpg

在赛后举行的“颁奖典礼暨闭幕式”上,各参赛队对本次赛事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感谢主办方为参赛选手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纷纷表示要继续努力,厉兵秣马,来年再战。

来自新华网、北京报业集团、北京晚报、中青体育网、中国电力报、信息安全研究、中国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安全牛、东方安全、控制工程网、等级保护网等多家媒体对本次赛事全程关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