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代会三个关键词解读
第六届第四次教代会主题是:聚焦“双一流”,开启“十三五”,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记者在代表团会场听到词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是“双一流”建设、十三五规划以及综合改革。为了让更多师生了解教代会精神,我们对三个词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释。
推进“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的全名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的“双一流”战略。这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一流”战略紧密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目标,提出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项建设任务,并围绕体制机制内涵提出了党的领导、内部治理、关键环节、社会参与、国际合作五项改革任务,其落脚点是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制度建设,培养一流人才、产生一流成果。作为一个统筹的建设指导方案,“双一流”战略不仅对高等学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而且在推进方略中引导高校通过以学科为基础的多元化建设寻求自己的办学目标,鼓励和支持特色办学、差别发展;在政策支持上通过总体规划、分级支持确立中央财政、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职责和作用,建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双一流”战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作进入了常态支持、动态调整的新阶段,是高等学校“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指导纲领和行动指南。对于华北电力大学来说,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是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重大战略机遇。
华北电力大学“十三五”规划
2015年,学校全面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的起草工作,初步确立了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围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深刻认识学校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以一流学科为统领,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综合改革为保障,落实大学章程,提升治理能力,增强服务水平,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各项事业,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协调发展。
要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电、动两个主干优势学科的率先突破,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构建国际一流的能源电力学科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国家、社会、行业的贡献率,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把学校办成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并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国家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学校于2015年3月,全面启动《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编制工作。2015年1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同意<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备案的函》,正式批准备案《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改革方案》。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学校围绕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机制、劳动人事制度、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等领域的改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健全完善与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形成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培养机制和模式,提升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有利于释放办学活力、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初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具有华电自身特色的治理体系,为学校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改革发展提供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