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学习身边的榜样】走近华北电力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六)

编者按: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激励学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在加快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进程中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学校组织开展了“两优一先”评选活动。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受表彰集体和个人为榜样,立足岗位、实干笃行、奋楫争先,为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电力工程系电自教研室党支部:以创新为驱动,以学习促发展,筑牢战斗堡垒,投身学校建设

电自教研室党支部,隶属于电力工程系党委,共有党员12名。党支部以诞生中国首台微机保护装置的“院士小屋”为阵地,凝练和弘扬小屋精神,面向我国能源发展需求,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激活发展引擎,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党支部坚持“1523”工作举措,即:一个“院士小屋”精神引领,聚焦“发输变配用”五个党建业务融合环节,构筑“思政铸魂”和“实践赋能”两个闭环工作机制,推动“教学、科研、育人”三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党建思政、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入选河北省和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省优秀教学团队;支部党员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入选省“三三三人才工程”1人、“燕赵英才”A卡2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通信教研室党支部: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科创报国的初心

通信教研室党支部,隶属于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党委,共有18名党员。党支部不断强化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平台载体,努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组织策划了“支部共建谋发展,产学研用创一流”系列共建活动,探索建立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协同合作机制。提出“一围绕三提升一推进”工作方案,推动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等核心工作。实施“专业认同、信心提振、知识提升、能力提高”领航计划,打造“三全育人”特色品牌,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党支部先后获批河北省首批和全国第二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支部党员主持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 15 项,获得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优秀基层组织负责人、挑战杯“揭榜挂帅”赛道全国特等奖指导教师等荣誉10人次。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教研室师生结合党支部:党建引领聚合力,师生联动促发展

电子信息教研室师生结合党支部,隶属于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党委,共有39名党员。党支部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充分挖掘“师生结合”特色,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师生结合党支部,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近五年来,党支部获批省级党建课题、校级基层党组织特色项目、国家级及省级企业委托项目、省级及校级教改项目40余项,获批学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举办电力视觉技术论坛1次,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等多个人工智能领域学会专委会委员;指导学生参加“大唐杯”等专业大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5人次;支部党员获“南瑞继保”奖教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昱章电气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等荣誉50人次。


动力工程系热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党支部:全面落实“一融双高”,以“真融合”实现事业“真发展”和“真提升”

热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党支部,隶属于动力工程系党委,共有15名党员。党支部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双碳战略,实施“三三三”的学习工作方案,制定了“支部书记+教学名师+青年英才”的“三带头”领学模式、建立了“线下+线上”“集中+自学”“理论+实地”的“三结合”学习模式、构建了师德和思政融入“教学、科研、育人”的“三融入”实践方式,通过发挥先锋模范和教育主战场的作用,全面落实“一融双高”,促进了事业发展。支部入选校“一融双高”示范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国家一流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3门,省优秀本科教学团队2支和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教学团队1支;省教学名师2人,省师德标兵1人,全国能源动力类百优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3人,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2项,所在教研室获得首届河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动力工程系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党支部:清风高节堪作则,良知良能可立心

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党支部,隶属于动力工程系党委,共有师生党员8名。党支部紧密围绕强化思想引领、规范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凝练实践品牌、优化考核激励五项重点任务,立足“七个有力”,凝练立德、立言、立功、立心“四立”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清风高节,良知良能”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获批华北电力大学“一融双高”示范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作为全国首个氢能本科专业,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获批河北省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保定市政府撰写《推动保定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建议》;设立“氢能大讲堂”,打造氢能品牌;创立“氢能快报”,累计阅读量一万次以上;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7项;与8家大型氢能企业开展支部共建;支部成员牵头荣获2022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


机械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党支部:党建引领促发展,铸魂育人创一流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党支部,隶属于机械工程系党委。现有正式党员7名,占教研室教师77.78%,其中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2018年入选华北电力大学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9年入选华北电力大学“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先后获评2020年华北电力大学先进党组织,机械工程系2019、2020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入选学校首批“一融双高”示范党组织培育建设单位。在机械工程系党委的指导下,党支部全体党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恪守人民教师职责,通过突出政治功能、规范开展组织生活、扎实有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师生合力、充分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实现党建和业务双促进双提高。


自动化系机器人教研室党支部:“一融双高”促进专业发展,支部共建培育创新人才

机器人教研室党支部,隶属于自动化系党委,共有11名党员。党支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思想引领、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开展企业交流调研,与多家机器人技术相关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立足“一融双高”建设,发挥校企支部共建合力,开展创新实践,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打造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立足创新人才培养,以研促教、以赛促学,与企业资源共享,共建校内联合实验室和校外联合培养基地,提高教学团队教学水平,助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应化教研室党支部:共建促党建带业务,团结凝聚师生,科研攻坚报国,服务事业发展

应化教研室党支部,隶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党委,共有12名党员。党支部从组织建设、作用机制、制度保障三维度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党建和事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提出“五化工作法”,打造校企“3+N”共建模式,探索了一条专业支部共建路;坚持育人根本,推进专业改革,打造特色思政课堂,助推学生多元发展;全力服务事业发展,科研攻坚报国,组建三支科研团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企业实际需求。党员模范作用突出,教研成绩优异。应化专业为国家级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支部入选校“一融双高”示范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支部党员主持参与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校基层党组织特色项目;3人入选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支持计划、1人获评河北省教学名师。


经济管理系信管教工党支部:一融双高·四维研学·立德树人·思政双育

信管教工党支部,隶属于经济管理系党委,共有13名党员。党支部以创建学校“一融双高”示范党支部为目标,坚持“教研-科研-研学-实践”四维工作方法,创新实践“德-思-行-践”立德树人体系,致力于培育兼具深厚科研底蕴与卓越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党支部践行本科导师制,以研赛为抓手,打造了信管党支部思政双育及科教融合特色。聚焦科技创新,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打造党建引领青年学生投身科研报国的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支部党员疫情面前冲锋在前。党支部先后荣获校级“先进党组织”称号、校级“先进工会小组”称号,支部党员获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华北电力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4项,指导本科生发表核心及SCI论文3篇。


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党支部:“一融双高”促发展,教书育人守初心

大学英语教研室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隶属于英语系党总支,现有党员14名,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8名,博士2名。党支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宗旨,结合外语教育实际,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为特色,构建了“立体交互式大学英语思政育人”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先后完成学校党建课题4项、特色项目1项。党员教师带头组建教学科研团队,以课程思政为有力抓手,积极研讨外语课程思政特点和实现路径,打造外语课程思政金课;用心用情服务学生,党员教师开设《大学英语进阶》课程,助力全校学生深造率提升,通过指导学生英语竞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党员教师率先垂范,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亮明党员身份,在省级课程思政大赛、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获省部级项目20余项。


数理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室党支部:强基固本,立德树人,打造一流公共基础教学和专业建设队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室党支部,隶属于数理系党委,共有8名党员。党支部秉承教书育人之初心,坚持立德树人之本心,实施课程思政之用心,走出一条党建和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党建之路。党支部始终聚焦基础课程教学,锤炼基础课教学过硬本领。近五年,获批省级项目7项,校级项目20余项,省一流课程1项,全国应用统计教学成果奖3项,指导各类竞赛获奖百余项,荣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1人。坚持思政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支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定)合作举办“党建思政沙龙”,设立思政课题,鼓励教师将思政和专业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荣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省级思政示范课1项,优秀思政教学案例奖项7项。党支部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有组织科研。获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省青年学术奖1人。获评省优秀硕士论文1项,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多项。


法政系法学教研室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人才培养,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着力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

法学教研室党支部,隶属于法政系党委,共有12名党员。党支部坚持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把教研室老师组织团结起来,引领带动师生投入到中心工作,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支部获批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一融双高”示范支部,教研室获评“河北省优秀教学组织”。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连续8年组织开展“国家宪法宣传周”等校内外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与雄安检察院等合作开展普法宣传与法律援助,支部党员获评省、市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党支部组建“法学学科竞赛导师组”,开展有组织的学生竞赛指导,统筹成立各竞赛指导小组,切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党支部牵头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全体党员担任导师,开展“一对一”考研辅导,支部大会定期讨论思路、检视成效。支部党员获评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


初审:秦芳芳 唐烨

复审:文丽 王万雨

审核:王家 王博超

责任编辑: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