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项成果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
本网保定讯:1月10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石家庄举行,我校喜获9项河北省科技奖励:其中作为主持单位,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奖项等级和数量均创新高。
电力工程系王飞、米增强教授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光伏发电功率多时空尺度预测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我校作为主研单位,继去年以来二度获此殊荣,也是我校连续第三年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该成果历时十年,攻克了规模化光伏发电多时空尺度功率预测难题,研发了光伏发电功率多时空尺度预测成套系统并在我国电力系统获得广泛应用。成果围绕光伏发电功率气象影响因子识别、随机波动出力特性建模与多时空尺度预测方法等开展研究,突破了天气类型自动模式分类、天空云团识别与运动预测、多时间尺度发电功率预测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制定了国家与行业标准,取得了光伏功率预测IEC国际标准制订的主导权,引领了世界光伏功率预测的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电网消纳光伏发电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计算机系朱永利教授主持的科技成果“变压器故障的多参数智能诊断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牛风雷教授主持的科技成果“先进核辐射探测材料及反腐蚀技术研究及应用”获技术发明二等奖,机械工程系王璋奇教授和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陈海平教授主持的科技成果“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脱冰振荡特性及应用研究”、“环境风影响下直接空冷凝汽器的性能研究及空冷岛加装防风网的实践”分别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此外,电力工程系谢庆教授、赵洪山教授参与的科技成果“基于不停电检测的电网设备状态检修关键技术及应用”、“适应特高压多落点的受端电网安全稳定和无功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及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杨锡运教授参与的科技成果“考虑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多类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分别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电力工程系王永强副教授参与的科技成果“主变负载能力在线评估及智能调控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三等奖。
据悉,2018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共计266项(人)获奖,其中包含科技成果一等奖30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139项;同时授予2位个人2018年度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予5位个人或组织2018年度科学技术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