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我校两名教师荣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日前,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的通知》,我校电气与电子学院王泽忠教授和控制与计算机学院的林碧英教授被评为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王泽忠教授从事电磁场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坚持本科教学第一重要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在全国率先提出面向工程的电磁场教学内容体系。大胆改革工程电磁场教学体系,形成从实验定律出发,通过矢量分析与场论方法归纳推演出电磁场基本原理,导出相应各类边值问题的基本教学体系。针对电磁场边值问题,讨论简单有效的解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其他问题专题讨论。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做好了原理、思路和方法的准备。

(2)将科研成果融入电磁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将数值计算引入电磁场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电磁场分布规律,与基本原理相互印证,获得扎实的知识。开展仿真实验,锻炼了学生使用工程软件的能力,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认识,激发了创新意识。

(3)指出电磁场媒质分界面衔接条件传统假设的冗余问题,给出自然和谐的假设条件,揭示了分界面两侧电磁场矢量突变的本质。通过以左旋度表示磁流产生电场、右旋度表示电流产生磁场,发现了电磁场方程完全对称之美,为教学增添了审美趣味性。

(4)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讲台下、学生中游走讲课,以幽默风趣语言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强化实时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电气工程和电磁理论发展史中的经典故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镶嵌到历史典故中,增强理解和记忆。

(5)编著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两本教材被国内多家高校采用,教学效果优良。教材中充分体现了面向工程的电磁场教学改革理念,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6)任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试点工作组成员。在国内该领域呼吁加强工程电磁场课程作为电气工程学科源头的地位,为全国电气类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创新生长源头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7)连续两届担任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秘书长,协助理事长崔翔教授主持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联络和年会筹备工作。在全国性会议和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阐述了面向工程的电磁场教学理念,澄清了电磁场教学中的难点。将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成果推介给全国同行,起到了广泛的示范作用。

当前正积极参与国家精品课程升级转型,为打造工程电磁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而努力。

 

林碧英30余年奋战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教学成果突出,成绩卓著。曾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和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林碧英出版高等教育教材5部,其中“十一五”国家高等教育电力行业精品教材1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任校内重大项目“程序设计能力课程群建设”的主研人,从2008级开始,她带领《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建设小组进行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全面改革。以案例教学为主导,将理论教学的课堂搬进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努力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渗入式教学,经过四年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2008级考研录取的学生数创造了历史最高。该项目在2012年先后获得华北电力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林碧英负责建设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被列为校内精品课程,该课程小组的其他两位年轻人,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三人均同时进入院系排名的前20%,并先后获得教学优秀奖,被同学们誉为“最负责任、最具爱心的教学团队”。

林碧英近几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1年获华北电力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奖;2012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曾5次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其中教学优秀特等奖3次;7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其中两次被评为“十佳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软件0803班获得了校优良学风班、校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班级的25人中,11人考取研究生。她所主讲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两门课程在历次的考试中优秀率和通过率均名列前茅。在历届的“我爱我师”评选活动中她均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我校名师担任班主任的典范,深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