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华电记忆4》再续华电情怀

 

杨定安、杨奇逊、翟东群、李孝曾、杜永祚、高中德、吴民强、石新春……这一串在华电历史上留下过闪光印记的名字,都涌入到党委宣传部编印出版的《华电记忆》第四辑中,他们回眸亲历的华电岁月,讲述尘封的华电故事,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一辈子的华电情。记忆的力量在这本200多页的书卷里散发着迷人的清香,引领我们走入了华电岁月的深处,触摸到华电精神的强劲脉搏。

自从《华电记忆》系列丛书编印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校友的钟爱,也收到了不少读者的宝贵意见。这让党委宣传部全体同仁深感振奋,决心再接再厉,继续挖掘华电史上最珍贵的记忆,让那些可亲可敬的人、可歌可赞的事再现给广大读者,让他们从那些真挚的情感、剀切的记录、生动的描述中,对华电有更多的了解与感悟。

《华电记忆》第四辑与前三辑一脉相承,“以索隐华电历史,探赜文化传承”为旨志,荟萃了口述、专访、名师、故事、师恩、校友、媒体、情愫、青春、追忆、影像等栏目,字里行间流淌着华电人的精神气质。本辑还特别新开了“片石”栏目,借扬州何园片石山房“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万里江湖”之意,于片言支语中记述那些曾经影响和感动华电的人和事。读此书如饮一杯记忆的醇酒,可以让我们共同分享华电岁月的荣光。

《华电记忆》第四辑精彩摘录:

接下来,我去了设在省委招待所的河北省委驻保办事处,找到办事处主任国庆增,接着要周边的地盘、要机关宿舍、要家属院。人家也痛快:“省人委那边的院长给你!古莲池给你!李鸿章大院也给你!”我也明白,古莲池尽早要交文物局的,我不要,李鸿章大院,我们可以要。跳伞塔建筑,那时属于国防设备,我是找到了当时的市委书记,才要来的。

--翟东群口述“华电为何没有定址邯郸”

他在北京电力学院“高校毕业生鉴定表”的自我鉴定中,诗情画意地写道:“大学生活结束了,在学校里学习的时期结束了,这是我一生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五年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明亮而宁静的课堂,到炉火正旺的小高炉、小土炉旁;从秋收的田野上,到宏伟的发电厂;从寒冷的哈尔滨,到美丽的北京城,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

--丁清“让工科专业浪漫起来”

往年,没有这一举动,学生照样毕业,拿学位。而今年校领导却偏偏“自寻其累”,为本科生亲授学位?我想这正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是对毕业生美好前途的祝福和期待……这留给学生的不仅是大学时代一段美好的回忆和值得自豪的经历,更是人生路上永远的激励……

--郭铁甲“校长给我授学位”

读者朋友们,你想知道李鸿章大院曾是我校教师的安身之处吗?你想明白老一辈的工科男为何如此浪漫吗?你想重温华电磨剑十年是如何跻身“211”大学的行列吗?你想感受华电大家庭的包容与温暖吗?你想体会一下校长给本科生亲授学位的感人时刻吗?请翻开《华电记忆》这本书吧,那里面包含着在这所学校里曾经发生过的活生生的人和事,那就是华电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