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吴志功书记为绿色电力创新创业先锋班授课

为全面推动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更上新台阶,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国家战略、勇担时代重任,学校决定开办绿色电力创新创业先锋班。同时,为了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2月17日,学校举行先锋班开班典礼,校党委书记吴志功为全体学员讲授了题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家乡的创新创业实践中,争做绿色电力的时代先锋”的党课。

副校长安连锁,校长助理汪庆华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各院系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先锋班全体学员参加开班典礼。

 开班典礼上,首先通过视频的方式系统回顾了我校绿色电力项目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突出成果。

电气学院电网1201班余培、人文学院法学1201班鲍志超和能动学院博动1543班张衡同学分别就自己所开展的公益创业、能源扶贫等创新创业项目心得体会和取得的项目成果进行了汇报。

 吴志功认真听取了先锋班学员代表的项目汇报后开始授课。在系统回顾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和人才培养特点后,他首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中国大学的根本任务,学生发扬爱祖国、爱家乡、爱专业的精神参与能源扶贫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先锋班学员要志存高远,以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创新、创业上下功夫,广泛学习能源金融、能源外交、能源政治、能源法律等知识,并注重知识的创新创造和运用转换,努力成为贯彻中央精神的先锋、积极奉献社会的先锋、学习的先锋、创新创业的先锋和实践的先锋。

在回答“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上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充分把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同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校能源电力学科特色优势,加强对能源扶贫活动的公平模式、富强模式、和谐模式的探索,引领学生在服务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创新创业实践中成长成才。

其次,党赋予当代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建设,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建设,在实现党和国家的任务中建设,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建设,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建设,在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过程中建设。

从大学层面来讲,要探索“131”和“6P”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131”模式:“1”即建设一流的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资金支持;“3”即“智库一流、技术一流、合作一流”,一流的智库要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方向和建议,一流的技术要推动学生实现技术突破,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实质性成果,一流的合作要融政府、企业、校友的力量,合力助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1”即“股权共享”的合作模式。“6P”模式:第一,问题(problem)意识,以世界、国家、行业、区域的问题和需求作为创新创业的逻辑起点;第二,把问题凝练成能解决的创新创业项目(project);第三,围绕项目解决凝聚和吸引优秀人才(people);第四,科学的模式设计(pattern),构建合作共赢的模式;第五,制定具有竞争性的制度、政策和策略(policy);第六,取得标志性的创新创业成果(product)。

第三,遵循规律,凝练项目,创新模式,优化制度,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而努力奋斗。

按规律办事,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要求,然后根据本质要求找到发展的战略结构点,抓住发展的主要矛盾。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条根本的规律,我们的绿色电力项目就是在坚持这一根本规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项目是实现大学发展战略的载体,对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凝练项目必须顺应国家的大势、体现党和国家要求,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规律,必须把握问题,必须突出学校优势。学校实施的“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等大学生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体现了社会大势、国家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是国家需求、学校优势和人才培养规律三位一体的结合,也是爱国家、爱人民、爱专业的具体体现,体现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公平、富强、和谐与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了起来,体现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规律。

所谓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实现项目的具体路线和途径。创新模式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项目特定的条件设计科学的模式。在“绿色电力”的项目中,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了不同的模式,分别采取公平模式、富强模式、和谐模式。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在服务社会、服务民族、服务国家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所谓制度,就是政策和策略的综合体,对项目的实现至关重要。路径和模式确定之后,制定什么样的政策、策略,就成为确保项目实施的关键点。制度的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创造具有竞争性和优越性的制度,才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也才能够突显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优化制度,才能确保各个项目的实现和取得优异成绩。

吴志功希望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对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全力支持,为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提供良田沃土,让广大青年学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程中,争做绿色电力的时代先锋,引领青年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