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中国青年网】华电学子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在“行走的课堂”中历练成长

中国青年网淄博8月8日电(通讯员李镇伟 王孜冉)7月5日-8日,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我为家乡代言”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东省青州市与淄博市,深入农户生产种植一线,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以绿色供应链为切入点,围绕山东地理标志产品,深度探索两地农业供应链全体系实况,因地制宜为当地思考数字化带动企业物流供应链发展的路径,群策群力助力乡村振兴。

“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家乡”

2023年寒假期间,“我为家乡代言”社会实践团前身“食通南北”社会实践小队就已经开展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活动主线,围绕“家乡美食文化”探索和推广开展了一系列践活动,团队成员李镇伟表示“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把专业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带着“用专业知识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2023年暑假,“我为家乡代言团”深入山东两座极具烟火气息的城市——山东潍坊市青州市和淄博市桓台县。

第一站落地青州,实践团选定青州市两大标志性产品——青州蜜桃与青州柿饼,围绕潍坊农产品发展现实情况与如何为农产品提高附加值两大问题,前往杨家窝山蜜桃专业合作社、青州市真商食品有限公司等地开展实地体验考察。通过与农户、企业、商家展开深入交流,实践团从果颗种植技术到采摘流程、柿饼加工与销售等全环节采集信息,亲身体验农产品生产

的实际过程。

“潍坊是我的家乡,有中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家乡赢得更多人的关注,让潍坊的农业品牌走出山东。”“我为家乡代言”实践团这样向青州杨家窝山蜜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解释。围绕青州蜜桃和青州柿饼两大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实践团与本地农户商家不断沟通交流。

在青州市,实践团成员围绕潍坊农产品发展现实情况与如何为农产品提高附加值两大问题,前往杨家窝山蜜桃专业合作社、青州市真商食品有限公司等地开展实地体验考察。通过与农户、企业、商家展开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从果颗种植技术到采摘流程、柿饼加工与销售等全环节采集信息,亲身体验农产品生产的实际过程。

在持续深入地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劳动力和品牌打造成为现阶段阻碍当地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问题。围绕这一难题,实践团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大量研究论文为理论基础,结合本地农户优缺点,在实践集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等关键环节提出实用建议,把复杂的理论办法用百姓农户听得懂的、接受程度高的方式进行科普,切实的提高百姓在乡村发展中的效益。

图为“我为家乡代言”实践团抵达青州实地调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孜冉 摄

随后实践团一路向西抵达淄博,在与淄博市团委取得联系后,实践团前往淄博桓台县四大农业生产基地,学习淄博市优秀农业典范。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是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向我们介绍的核心理念,在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中心里,讲解员向实践团具体地介绍了MAP技术如何致富于民,展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讲解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MAP展厅,队员们第一次接触到了桓台县数字农业指挥平台,通过透明屏展示了解小麦的一生,同时用VR展示出山药的种植与成熟过程,让队员们体会到科技与农业的结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实践团深入农发凯盛智慧农业中心,参观机械化加工基地以及数字化农业,品尝到了数字化农业下的两种番茄产品;在桓台县鸿基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实践团走进种植农田,参观种植一线的先进农业技术:灌溉系统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整个农业种植区进行滴灌;配套建设的智能检测设备;终点站山东千亩园葡萄酒庄等生产基地,线下的参观讲解让实践团更加真实的看到了葡萄酒种植酿造的全过程,对于科技影响农业而取得的进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为家乡代言”实践团走进农业大棚深处与田间地头,调研乡情,学习农业知识,体验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了解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与特色鲜明的种植园发展模式。结合专业特色,实践队向基地工作人员提出蔬菜物流供应链管理、新媒体营销等建议,因地制宜为当地思考数字化带动企业绿色物流供应链发展的路径,群策群力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我为家乡代言”社会实践团在淄博农业基地调查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孜冉 摄

“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恰是在与农深交,在乡村振兴大舞台贡献属于大学生的一份力量。接下来,“我为家乡代言”实践团队将内化实践收获,结合专业所学,寻求解决农业能耗问题,实现低碳发展,构建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的供应链体系。


图为“我为家乡代言”实践团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镇伟 摄

原文链接:华电学子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在“行走的课堂”中历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