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华电
《河北日报》:创业,我讲的不只是个故事
发布时间:2014-10-24
作者:王丽平
创行世界杯中国站总冠军得主张号乾:
创业,我讲的不只是个故事
《河北日报》(2014年10月22日) 09版
10月22日,2014创行世界杯在北京启幕。这是该项赛事首次在中国举行。
此前,经过历时3个月的区域赛、半决赛和决赛,6月6日,华北电力大学代表队最终在全国208支参赛队伍中胜出,创行创新公益大赛中国站总冠军首度花落北方高校。华电的参赛项目《绿色电力让牧民生活更美好》将代表中国高校,迎战36个国家的冠军队。
这支堪称华电“全明星阵容”的精英团队,要用优雅精炼的英文,在规定的17分钟之内,讲述一个利用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帮助无电区牧民改善生活的故事。而这个冠军项目的真正主人公张号乾,刚刚完成了在华电的本科学业,成为天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围绕着这个绿色电力项目,这位来自内蒙古草原的小伙子在保定度过了四年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
创行世界杯中国站总冠军得主张号乾:创业,我讲的不只是个故事
□本报记者 王丽平
9月29日下午,张号乾又一次从天津坐上大巴车,这已是他自9月4日到天津大学研究生部报到之后第六趟回保定。
华电的师弟师妹们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创行世界杯决赛奋斗,第N次“大修”解说稿,张号乾放不下心。大学四年,镌刻着他青春故事的这座城市和这所校园,让这个憨憨的大男孩难以割舍。
30日,记者在保定第二次见到张号乾。上次见面时,他还在为保研的各项事宜忙得不可开交,而他1300公里之外的家乡,与蒙古国接壤的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则迎来了两位上海的客人——按照创行世界杯的赛制要求,作为国家级冠军项目,华电团队的绿色电力项目正在接受大赛主办方严格的实地真伪考察。
张号乾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风光互补发电设备风机叶片旁边,创行中国的项目审计员抱着小羊羔,面对相机镜头,露出由衷的笑脸。
“有了电力和设备,当地牧民畜养的成年羊和新生小羊羔的存活率都提高了。审计员对面就是牧民新翻盖的雪白新房。我们这个项目,目前每年已为牧民增收4万元以上。”他说。
怀揣工科梦的“文科男”
四年前,参加高考后被华电经管系工程造价专业录取的张号乾,心情并不怎么舒畅。
“原本是强项的数学意外失分没考及格,总分够不到工科院系,只能选择文科专业”。对于他来说,这个“退而求其次”的真正损失,并不在于那些工科毕业生就业更“硬”,而在于远离了自己的兴趣。
张号乾从小热爱各种拆装,高中时获得过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二等奖。他曾差点被保送国防科大,所有材料都报完了,老师专门从四川过来面试和体检,却因为妈妈的反对而放弃,“其实自己心里挺遗憾的,本来我想选的是国防科大的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最喜欢的飞行器方向”。
“也许是和保定有缘分吧”,慢慢的,这个拥有几大制造名企的古城让他的心安定下来。“学校邀请英利集团和长城汽车这些企业的领导担任外聘教师,我们学生社团邀请他们讲课,他们很愿意来,还邀我们回访企业”。他去过三次长城,参观汽车生产线,也去过英利,看多晶硅怎样变成太阳能电池板。第一次去长城,工作平台上那些挥舞着的巨大机械手让他看到入神,“太过瘾了”。
一不小心变成“文科男”的张号乾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本专业之外,他辅修了工科的电气工程专业——这是华电师生公认难度最大也是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课余时间,他还常跑到几个玩飞机模型的同学那里,“看他们摆弄,自己也想动手做各种改装,让小飞机飞得更高更稳。我太喜欢这个了”。
看来看去,他萌发了也找个什么事情玩的想法,“要玩就找个别人都没玩过的”。好强,爱玩,加上对机械设备组装的执著喜好,张号乾出人意料地选了一个大玩具——风力发电机。
给外公邻居家装台风机
张号乾的家乡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后旗。旗相当于县,乌拉特后旗的面积相当于包括20多个县市区的大保定市,然而,相对保定的1200万人,它的人口却不到10万。
地广人稀的乌拉特后旗除县城外都属牧区,每户牧民拥有几千亩草场,居住极度分散,户与户之间动辄三四十公里。因此,牧区都是无电区,“架设电线一公里要23万元,为一户人家送电根本做不到”。
他的外公家就在牧区,“小时候假期住姥爷家,白天和羊玩,天黑就睡觉”。外公家的生活留给他的童年印象除了温馨美好,还有黑暗和单调。
后来,逐渐有人向牧民推销二手的简易风力发电设备,竖个风机,拿蓄电池存上几度电用于照明。但由于设备简陋,发电量少而且不稳定,像个摆设。
来到华电后,张号乾发现,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把绿色电力送往雪域高原”,还有“照亮长征路”,都是在用可持续发电技术解决用电问题。专业课中也有教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和设备组装等各种知识,结合儿时的生活场景,他意识到,那个设备完全可以改进,满足牧民的用电需求。
联系家乡的结果令人失望,没人愿意相信一个孩子。
他决定用自己多年积攒的八千元压岁钱买两套设备,免费安装给外公家的两个邻居。他完全没想到,这两套设备将伴随着他的大学生涯,凝聚起一个包括两名校级“技术牛人”在内的团队,最终完成了冲击创行世界杯冠军的创业项目,并且,改变了他原本清晰的就业轨迹,或许还将继续影响他和小伙伴们未来的发展路径。
大二时起,张号乾不再是一个人战斗,一个五人小组自发组建起来。“我们分工不同。我主要负责联络和发现问题,两个技术高手,负责解决问题。最厉害的那个同学叫李瑞,青海人,他老家也有无电区,钻研起来特别有劲儿。另外两人,一个喜欢和企业打交道,负责买部件,一个管各种杂事”。
在学校,张号乾经常接到牧民打来的关于设备使用情况的电话。假期里,他几乎隔两天就跑一趟牧民家,观察、记录和采集各种数据和指标。
“说是姥爷家邻居,其实相距都几十公里。从我家住的盟里过去,开车要将近一个小时。”夏天的赤日炎炎和冬天的风刀霜剑,挡不住这个大男生的满腔热情,“看着设备一点点改善,他们有了照明,添了电视和冰箱,用上了水泵和粉草机……特别有成就感。”
从简单的风电系统起步,到解决冬季储能装置保暖防冻,再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将设备升级为风光互补,最后小伙伴集体攻关,完成获7项国家专利的智能控制系统……今年春节前后,针对乌拉特后旗牧民定向开发的整套发电系统宣告成熟。
牧民的生产方式延续几千年,多少草场养多少羊是定数,羊群作为家庭最重要的财产代代相传,成年羊的存活率和新生小羊羔的数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入。“春节后,两户牧民主动把几年来的设备投入一次性给了我们,共8万元”,“回头钱”不是最重要的,让所有参与者兴奋的是,牧民提供了具体的增收数据,“按他们的算法,有了电,羊的存活率提高了至少5%,加上节省的草料钱,每年增收在4万元以上”。
今年3月,乌拉特后旗向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申报立项获批,以财政资金为牧民补贴部分设备款,推广应用。
这是一个颇为可观的市场,巴彦淖尔市下辖乌拉特前旗、中旗和后旗,每个旗不下500户牧民。相邻的阿拉善盟地域环境相同,面积更广阔。
就业、创业还是读研
7月和8月,华电创行团队两度赴北上广深等城市进行企业路演。路演由创行总部为年度总冠军团队安排,是为备战世界杯决赛,请企业高管从实战角度对项目演示和包装提出改进意见。
作为初始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张号乾全程参与了比赛和路演。“在上海,有家风投机构明确说,如果我们决定要做这个项目,拿到三五百万的资金很容易”,常常感到兴奋的同时,他也切实感受到学生创业同真正商业运营之间的距离,那些关于“股权结构”、“融资路径”、“利润模型”等的提问,令他瞠目以对。
8月13日,记者第一次到保定采访张号乾,只来得及看到他一个匆匆的背影。当天,团中央领导来保定考察大学生创业,他作为学生代表介绍了参赛情况。座谈刚结束,他就连蹦带跳赶往火车站,下午预约了著名投资机构亚美迪集团中国办事处负责人赵晨在北京见面,他不能迟到。
第二天见面,张号乾告诉记者,昨天深谈两个小时,赵晨也表示,以项目表现出的素质,获取风投不成问题。他的脸上没有喜色,反而浮现出纠结,“我们站在一个三岔路口,怎么走可能都是通的,但方向大相径庭”。
可以选择立即创业,创行比赛本身就是天然良机,除了爆炸性地接触到各种商业资源,还包括一些诸如知名度等附加收获。在北京,赵晨说帮他们联系了央视一个纪录片摄制组,对方正在寻找中国创新创业的素材,很感兴趣。“我们还算是一个有故事的团队”,张号乾明白,这些随着新闻热点而来的宣传,成本低效果好。
但对于今年刚大学毕业的他们来说,创业是个难题。“我们的两名技术核心,李瑞已经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保送清华硕博连读,另一位同学在浙大。他们的科研方向都是特别前沿和符合个人兴趣的”。选择立即创业,意味着团队不能保全,有人可能不得不退出。但路演中,张号乾印象最深的却是“团队”二字,“所有人都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团队,甚至比项目、市场、资金更重要”。
返回保定的火车上,他给伙伴们拨通电话,几个人约定,过一段时间,慎重考虑后再做决定。“有些机会,错过了遗憾,抓住了可能更遗憾”,他说。
对于张号乾本人来说,大学毕业回内蒙古供电系统就业,是全家人曾经达成共识的既定方针。家人认为,体制内的工作资历很重要,尽早就业是明智的选择。妈妈甚至一反以往对创业强烈反对的态度,抛出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建议:先就业,同时进行他的创业项目,家里人也可以帮他,没准儿能找到更多机会。
这次,张号乾没有听妈妈的话,他为自己选了读研的折中道路,“相当于给了我们这个团队三年的缓冲期。我们可以各自潜心完成学业积累,为真正合适的创业机会做准备”。
想做什么就去做,
这是我喜欢的生活
8月30日,五个小伙伴通过QQ群“开了个会”,张号乾详细谈了在赵晨那里听来的信息和建议,关于德国正在研究的“能联网”,以及未来可持续能源开发同移动互联技术的深度结合,“李瑞非常激动,说这是他的导师刚刚讲过的,未来人类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主流方向,将是一个长期‘火’下去的领域,必须抓住机会”。
“目前仅仅是概念,技术远未成熟,正好给了我们储备的时间”,张号乾说,这次“会议”定的调子,足够他们奋斗个二三十年,“比起无电区的项目,它的想象空间无限大。以手机软件应用实现可持续能源的互联和并网,让千家万户的发电和用电融为一体。这将是人类能源史上的终极革命”。
听上去确实令人激动,也多少显得有点虚无缥缈。“大学四年,我一直被人说痴人说梦,包括家人”。在张号乾的行为学里,只要确认是个有价值的方向,就值得不断努力。
大三是他自认为成熟最快的阶段。这一年,对他在牧民家安装设备的事,父母从开始的全力支持变成断然反对,分歧趋于激化时,他被禁止出门。“他们原来认为对我的学习有帮助,还让我开家里的车去牧民家”,转变,是因为发现这件事对儿子的影响,已经危及到他未来的人生走向。
上华电,毕业后回内蒙古供电系统工作,过一种安稳且收入不错的生活,是父母为他确立的目标,从高中时就开始灌输。
张号乾明白,这番人生设计出于对他的爱。“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怎么好,母亲是中学老师,父亲一直做小生意,卖水果,开馒头坊,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很辛苦。他们觉得这样的日子太不稳定,太累”。
父母眼里缺乏安全感的生活,却让张号乾收获了较同龄人更独立和进取的世界观,“我从不怵对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小学时和爸爸一起卖水果,初二课余时间我去饭店推销馒头,请白案师傅品尝,最后几乎县城所有饭店都从我家进馒头”。
“倒戈”的不仅是父母。张号乾感到,自己逐渐看到了供电局以外的世界。大四毕业前,他同一个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研究生的学长用微信聊了一整晚,越加坚定。“跳出中国去看,原来还有更多更多更多不一样的生活”,他连用三个“更多”来描述那种震动。
学长告诉他,自己所在学校的研究所有位丹麦的同学,大学毕业后供职本国一家解决用电问题的小公司,公司上市后去了非洲拓展业务,后来离开公司去世界银行开发署,帮助落后国家做能源开发,现在辞去所有工作读研究生。“他才33岁,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过程中还收获了爱情、家庭和孩子。这才是我要的生活。”张号乾觉得,提前设定目标固然是一种思路,想做什么就去做,体验更多未知的风景,同样是一种选择。
“无电区的项目,我也不会放弃,我会把模式做些调整,比如为牧民安装设备的同时,帮他们推销羊肉,从中分享利润。”在上海路演的空余时间,他到超市抄回当地几家肉制品企业的电话,辗转联系他们的老板,其中最大的一家对内蒙古的羊肉很感兴趣。“伙伴们潜心科研,我得想办法挣钱,为我们将来的创业打好物质基础。”
“世界很大,我们还很年轻。”他说。
■链接
创行(Enactus)
成立于1975年,是由37个国家的160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学术界人士和企业界领袖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总部设在美国,为全球三大国际大学生组织之一。每年,他们面向全球高校成员开展公益性商业项目大赛。目前,它进入中国已经12年。
■记者手记
这个时代的 大学生创业
□本报记者 王丽平
与张号乾交谈时,偶尔走神,我会忍不住地想,十几年前,我们那一代大学生是怎样的状态?
听过一档对话节目,叫《尴尬七零后》,讲目前已经站在主流舞台、年龄40岁左右的七零后,在他们的就业季,幸运地正逢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涌起,全社会呈现出对人才的极度饥渴。许多年过去,面对着光电般的发展速度,这代人却尴尬地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存在着外语或网络应用等等诸多短板。
张号乾们不存在这些问题。他们是互联网中长大的鱼,对知识的获取毫无边界感。读文科的张号乾经常搜索关于飞机发动机的知识,看不懂就改啃汽车,乐此不疲。他们的社交更是轻松跨越国界。
高校的育人导向及实践,相对上个世纪也更加开放和积极。在华电,学校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融入社会,开辟出办公设施齐全的场地,供热衷创业的学生免费使用,还有扶持基金用以鼓励学生创新或创业。
站在父母辈奋斗基础上的他们,有更加恣肆和从容的成长空间,身上呈现出更多独立思考的特征。张号乾的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很多关于行业趋势或商业模式的文章。他喜欢“当诸葛亮的感觉”,爱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种宏观数据,猜测下一步将出台什么政策,“猜对后特别有成就感。你会知道未来是可以掌控的,并不是人家都说就业不好就真的不好,都说房地产行业不好就真的不好”。
对于创业文化的差异,曾经有人写文章尖锐发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常常在“小吃摊”扎堆儿,而美国的比尔·盖茨们则在车库里捣鼓自己的科技创新?也许,历经几代人数十年的积累,张号乾们有望给出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