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智慧思政”铸金课 “智慧马院”育新人
(王建红 王聚芹)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华北电力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思政课创新创优为引领,积极探索以数智技术助力打造一流思政金课,全面赋能思政育人数字化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智慧思政、智慧马院”,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1)坚定政治引领,强化领导组织体系
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智慧思政、智慧马院”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制度建设上积极探索,为全面推进“智慧思政、智慧马院”建设架梁立柱。2020年4月学校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同年11月专门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任组长;2021年6月成立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校领导通过讲授思政课、集体备课、听课、教师谈话、调研走访、专题工作会等方式,不断强化对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为“智慧思政、智慧马院”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和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通过“引、招、转、聘、备”五措并举招才引智,实施“思政课名师培育计划”“贯通式人才托举计划”育才用才,努力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多渠道扩充思政课教师队伍,推动学校党政管理干部转岗担任思政课教师,鼓励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优秀教师转任思政课教师;设立“思政课教师银龄工作室”,聘请离退休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此外,还建立思政课教师特聘教授制度,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研修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智慧思政、智慧马院”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三是夯实条件保障。学校建成国内首家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思政课教学管理和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思政课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在科研投入、项目培育等方面加大对思政课教师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荣誉激励机制和多维度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大对思政课教研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为“智慧思政、智慧马院”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2)以“智慧思政”铸造一流思政金课
学校以“智慧思政”为目标,从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方法、评价考核等方面,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打造深受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政金课。
一是打造“智慧品牌”,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授课水平。五年来,思政课教师以打造“智慧品牌”为目标,创先争优,勇创佳绩,荣获多项荣誉称号。二是立足“智慧内涵”,不断丰富思政课课程资源供给。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教育资源,打造“慕课”和“微课”等网络思政课。围绕“大思政课”建设目标,系统规划学校课程思政的整体方案,服务其他学科,凝练推进“绿色电力”+“红色动力”的课程思政育人品牌,以现代数智技术支撑其他学科在能源电力相关课程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元素,建设能源电力领域的思政课教学典型案例、资源库,形成学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合力效应。三是推进“智慧教法”,不断激发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力。学校紧扣“八个相统一”要求,以“智慧教法”为驱动,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主动性,苦练“备、讲、考、评、实”五大内功。以大数据技术为驱动,精准动态掌握学生需求,提升备课效果;大胆尝试“小班”实验课堂,以教学管理平台为基础,加强对过程数据挖掘,提升过程考核评价能力,加大过程考核比重,推进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提升教学实效。四是推行“智慧评价”,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学目标考核。学校持续完善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以“智慧评价”为考量,推进基于大数据方法的“学生获得感”测度,以大数据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测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助力教师改善教学效果;坚持以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将教学效果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首要标准。建立课堂教学预警制度、分级预警机制和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会诊制度,推进思政课教学满意度调研常态化、制度化。加强过程考核,把传统课内考核延伸至课外,将思政育人效果融入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履职考核,切实提升思政育人质量。五是瞄准“智慧服务”,建设“智慧思政”全国高校思政课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需求精准画像+资源精准供给+方法精准推荐+效果精准评价”的全链路、全流程高校思政课智慧赋能基础平台。
(3)以“智慧马院”培育时代新人
以“智慧马院”建设为统领,长期专注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数字化,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
一是领航“智慧教研”,率先探索“大数据驱动思政课创新”。学校将大数据积极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领域,以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为基础,组建了“大数据驱动思政课创新”研究团队,形成了大数据文理交叉的教学改革研究新范式,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数字化的新突破。二是实施“智慧育人”,以数智技术助推实践育人实效。学校注重以数智技术为驱动,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拓宽实践渠道,推进理论教学主渠道与实践育人主阵地紧密结合,始终坚持知行合一,不断强化学生内功,积极动员全体教师指导学生善用数智技术创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在实践中育人,提升育人实效,逐渐形成思政课与学生学术创新、社会调研、理论宣讲有机融通新机制。三是推广“智慧协同”,形成立体化同向同行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数字化课程平台的功能,深入推进“智慧协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实施不同专业、学科“定制思政课”。善用线上线下融合技术,发挥“明德大讲堂”“华电大讲堂”“国企公开课”等思政育人功能,不断拓展思政教育资源。以数字技术为助力,打造社会观察和社会实践的“行走课堂”,进一步推广“绿色电力扶贫解困”和“红色动力能源报国”实践育人品牌,不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培育“智慧宣讲”,围绕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开展理论宣讲。思政课师生使用短视频制作、在线发布、智能推荐等数字技术,积极培育“智慧宣讲”。组织学生成立“青马领航宣讲团”,线上线下融合,为校内外部门、社区开展多形式的主题宣讲。五年来,思政课师生宣讲团累计开展宣讲活动近300余场,相关报道累计浏览量达20万+。五是打造“新型智库”,在服务国家重大课题中谋良策、建真言。思政课师生始终高度关注“国之大者”,对“抗击新冠疫情”“数据信息保护”等时代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先后发表20余篇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新型智库咨政启民的作用。
原文链接:“智慧思政”铸金课 “智慧马院”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