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大学生志愿者爱心服务失独群体
在大家关注的盲区,一个特殊的群体饱受生活之苦。“失独者”这个充斥着伤感的称呼代替了他们曾为之骄傲,却又一去不复返的称呼——“爸爸妈妈”。心灵的寄托、生活的助力在顷刻坍塌,他们隐匿在人群里,选择无止尽的沉默。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暖心续航志愿服务队以失独家庭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一系列志愿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拾生活信心。自2014年启动以来,“暖心续航”已走过三个年头,从最初的十几人,到现如今150余个失独家庭的广泛参与,一届又一届志愿者们以贴心家人的形象展开亲情陪护、主题活动等各类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关爱失独群体。2017年,新一批志愿者接下爱心的接力棒,续写“暖心续航”的温情篇章。
亲情陪护,温润心田
三年前,源于一次偶然而紧急的服务活动,“暖心续航”从对失独群体的亲情陪护开始启程。初始,我们还只能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叔叔阿姨们,连一字一句都要在脑海里过无数遍确认无误才敢对他们说出口。从看望生病住院的叔叔阿姨到帮助他们办理转院事项、做一些简单的看护工作,从搀扶行动不便的他们完成日常活动到开导和鼓励他们享受生活,从偶尔到频繁、从陌生到熟悉,亲情陪护的工作一直就这么持续了下去。更深的理解才能促成更亲近的陪伴,日常的关怀深入到柴米油盐,我们有了亲切的称呼、有了相互倾诉的默契。
镜头被拉到郎阿姨人气满满的爱心厨房里,贴心“小棉袄”们各司其职,在厨房里“大展身手”,紧锣密鼓地准备浓情午餐。娴熟地洗菜切菜、整理果蔬、烹饪美食,在家里的清闲化为了用心的细致。“乱炖一锅”伴随着志愿者们“全家福”的寓意,为阿姨搭配的营养美味飘香四溢。想要带阿姨出去看看的小心思融进了家乡特色菜里。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饭菜被端上桌,十几人紧紧地围坐在餐桌上,笑嘻嘻的打趣声与家常的闲聊声洋溢在温暖的小屋中。
客厅另一边,几位志愿者又当起了科技人员为阿姨调试手机电脑,细致地转动按钮,耐心地为阿姨解释问题,偶尔也摸不着头脑,在网络上查找、在同学间询问,只愿为阿姨提供方便的生活。“阿姨,手机以后方便啦,要跟我们经常联系喔!”
热闹的分工合作为家里增添了人气,也为阿姨的情感提供了倾泻的出口。“谁还没有孩子呀,我有好多好多孩子们。孩子们,谢谢你们,让我的生命充满欢声笑语!”我们清晰记得,这句话阿姨说过了一遍又一遍,从一开始的掩面痛哭,到如今的微笑面对,从一开始的悄然沉默,到如今的热情相迎,我们在这一句感人肺腑的话里,看到了三年来亲情陪护的缩影,看到了两代人逐渐紧密相连的动人情景。
书文怡情,锻炼健体
信任随着时间不断累积,在亲情陪护温暖破碎之心的基础之上,在志愿者不断的引领和融合之上,“暖心续航”也让有特长的老人们积极主动起来,渐渐地,自组织小组走入了失独群体。我们陪伴着叔叔阿姨们建立了“读书小组”、“瑜伽小组”、“编织小组”、“书法小组”,定期的社区活动、欢聚一堂的温馨欢乐传递着爱的讯息。
书法小组的建立源于一位热爱书法艺术的学者。“多年来,我非常敬佩热心的志愿者们,也深受志愿者感召,想加入此行列,尽己绵薄之力为失独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李老如是说。作为失独群体中的一员,李老更能真切理解失独者精神慰藉缺乏的困境与丧子内心难言的痛楚。而对志愿精神的崇尚使他尽己之力为备受精神煎熬的失独者带去精神慰藉。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书法艺术给失独老人一点精神慰藉”。2014年起,李老在书法小组里挑起了大梁,与失独者共享书法之乐。他制定教学计划、编订教材、认真备课,供我们阅览的教案如今已厚厚一摞,而我们也倾情参与,帮助叔叔阿姨们准备材料、布置场地,早早地前往社区迎接,漫长的准备过程却给了活动超越期待的效果。从参与的人寥寥可数到座无虚席,从几个简单的汉字到完整的作品,起笔落笔的注重、笔锋的勾勒、书法的赏析,每一次的书法活动从易到难,而又让在座的叔叔阿姨们静下心来,完善自己的“作品”。书法小组带领着失独者在书法学习中书写情怀、冲淡痛楚,书写着更加明媚的人生篇章。
瑜伽小组里,五彩斑斓的垫子有序地铺开,和着轻柔的音乐,随着台前高阿姨专业的示范,许多阿姨尝试着盘腿、拉伸筋骨。轻轻抬手、而后轻柔放下,仅仅只是一首轻音乐的时间,仅仅只是一些简单常见的动作,但大家聚在温馨的房间,为着一丝轻松和愉悦做着自己的努力。另一边,我们中的一位志愿者与爱打乒乓球的叔叔玩起了友谊赛,你来我往,好不热烈!几轮下来,志愿者却已有些气喘吁吁,往另一边看过去,却见叔叔仍微笑着沉静应对,后来他告诉我们,健康锻炼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关切地问候我们的生活,我们默契地约定下一次的趣味训练。
深入回访,体验省情
三年的时光里,我们以贴心家人的角色走近失独群体的生活,而他们也以关切和感恩回馈无言的感动。在深入回访里,我们倾听他们的“那些年……”,也用心地记录他们展望未来的模样。失独群体一直以来无法摆脱冷漠、孤僻的刻板印象,在他们的内心,却时刻渴望着温暖与阳光。
老人的心愿很简单,最重要的不过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但是这简单的要求对于失独老人来说却并不容易。因为失去了子女,他们的养老便失去了来自家庭方面的保障。当我们问到叔叔阿姨对他们的未来生活有何希望时,阿姨答道:“我对我所经历的一切也无抱怨,现在就是恨自己的身体不争气给政府和社会带来负担,担心自己彻底失能之后如何生活,我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经不起这样的拖延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总之希望政府能够让阳光洒在这个阴暗的角落,让失独老人的养老有所保障。”另一位叔叔说到,在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他们更希望得到一种精神层次的慰藉,希望有人能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
我们能做的不多,但希望每一份力量都能积累起来为他们保驾护航。闲暇之余,我们把活动照片收集起来,合力制作“暖心续航”纪念册。满载回忆的照片、生动可爱的图案、真挚诚恳的祝福,一笔一画,都是我们对失独群体的赤子之心。
在我们的回访中,更多的是叔叔阿姨们言语间对暖心续航的感激之情,多年的陪护、岁月的洗涤,心中的那抹伤痕在渐渐抚平。而他们身上流露的优良品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真正明白志愿精神的含义,亦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真谛。将真情倾注于此,亦在此收获温情,温暖与爱意是暖心续航给予所有参与者最大的馈赠。
凝聚力量,永恒传递
我们与失独群体的故事已经延续了整整三年。从亲情陪护启程,脉脉温情深入柴米油盐,只为带去家的温暖;年夜饭、天使来电,集体活动只为避免“过节”变“过劫”的恐慌;我们与失独群体从陌生的四目相对,到如今熟悉亲切的呼唤;过去的时光里有我们逐渐建立的情谊,也有一次次承诺兑现的累积。在老师和社区的帮助下,我们开始积极联系中医专家、相关银行等,为老人们进一步提供健康养生服务、物质援助与生活照料,更多面地极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与失独家庭互助网络。在进一步的融合与引领里,我们又与失独群体相互影响,共同建立互助小组,用特长爱好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热情,两代人以爱之名收获不一样的感动。
如今,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紧握爱心的接力棒奔跑在这场爱的旅程,用永不间断的方式传承延续,“暖心续航”永远没有终点。
每一次小小的改变在时间的推移里不断累积,每一份来自内心的感动在岁月的氤氲中不断升温。而我们要做的,是将每一份力量汇聚起来,将每一份关切延续下去。以爱之名,续写温情篇章。未来,还有无数个“我们”将“暖心续航”的歌谣恒久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