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中国青年网】河北学子“双碳”赋能,共助绿色发展

今年7月,为发挥电力特色高校在绿色能源领域的专业优势,华北电力大学“筑梦环保,碳循未来”“绿色双碳,美丽中国”“碳行未来”“扬帆起航”共4支实践团队发起“‘双碳’赋能,共助绿色发展”计划,走进河北雄安、河北邢台、河北保定的农村基层,为践行“双碳”目标赋能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碳循”发展道路,“童”筑绿色未来

在河北保定,“筑梦环保,碳循未来”实践团队走进长城桃花小学、导务小学、中粮希望小学等乡村学校,向留守幼童传授“双碳”知识,播种绿色种子。

“我们此行就是园丁,唯愿将绿色低碳的种子埋进孩子们的盛夏。”队长张金隆表示,“团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用通俗的方式,让6岁的孩子也能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如他所说,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其间接性,需要从多方入手,久久为功。

为此,在7月10日,实践团队邀请到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系专业教师,实地讲演“塑料分解”“温室气体模拟”“极端气候侵害”等观赏性实验,向孩子们具象展示了地球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

实验过后,团队成员们再接再厉,开办“绿色大讲堂”,借助精心设计的趣味竞答活动,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环保奥妙,通过发放环保书签等奖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敢于绘出他们心中的“环保梦”,并朝之努力。

经过团队努力,孩子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朋友陈子怡兴奋的表示:“长大了我要发明一种药水,只需要滴一滴,就能让全天下的垃圾变废为宝,让地球母亲恢复绿色”,小朋友的话虽然稚嫩有趣,却让实践队员饱感自豪与欣慰。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数字科技早已成为前沿探索潮流。7月6日,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探寻数字科技在“双碳”领域的助力作用,“扬帆起航”实践团队来到河北省雄安新区,探寻“绿碳”奥秘。

随行向导彭昊向团队介绍:“数字化技术为我们农业提供了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使得对碳排放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更加精细化、实时化。”他表示,将数字化技术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有效控制碳排放强度,在作物增产的同时完成固碳、减排目标。

在绿色生态农产品展销帮扶中心,实践队员看到了用数字技术产销的绿色农产品,调研了各主要摊位的销售行情。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向当地村民宣传借助网络数字直播以拓宽农产品销路的新型道路,并参与制作雄安农场农产品宣传海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当地百姓健康谋福、为高质量发展献智。

构建“零碳村镇”,争当“绿碳先锋”

发展“零碳”村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7月27日,“碳”行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河北省邢台市前南峪村,开展为期一周的“零碳村镇”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前南峪村,团队成员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田野调查,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农户、企业车间,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与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及当地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攀谈中,团队成员不仅学习到前南峪村在植树造林、清洁能源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也结合《零碳乡村评价体系》,细致分析了该村在推进零碳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挑战与不足。

助力“零碳社区”,建设宜居环境

8月2日,为弘扬节能减排精神,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绿色双碳,美丽中国”节能减排小分队前往孝义市矿区,在矿区家属院附近开展了节能减排专项宣传活动。

为了提高活动的宣传效果,实践团设计了活动的宣传海报。宣讲团成员赵哲、程传亮、王功明等首先针对孝义市频繁高温及极端气候增加的现象,对实践的宣传海报内容进行了构思,他们将国家的气候战略和减碳措施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有机结合,以通俗易懂的图文结合方式进行阐述,确保海报内容能够被群众广泛接受。

海报设计完成后,小分队步行前往了矿区家属院,通过与居民闲聊攀谈的方式,调查了小区内的节能减排现状。针对小区内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张皓玮结合海报内容,通过拉家常、讲道理的方式,向居民详细讲解了中国在双碳政策实践中的布局、已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的政策方向,他还向居民们分享了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节能减排小贴士,帮助居民们节约能源,过绿色环保的生活。(通讯员 牛睿宁)

原文链接:河北学子“双碳”赋能,共助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