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宣教之窗】如何让毕业生“好就业”和“就好业”?

“未来要去哪里发展?”“追求稳定还是接受挑战?”“国企、民企、自主创业应该如何选择?”在每年的毕业季,众多毕业生都会带着相似的问题加入求职大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 2024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据统计,2023 届毕业生已突破 1000 万人,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如何做到“好就业”和“就好业”不仅是毕业生需要思索的问题,更是高校面临的现实考验。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的有效对接,多措并举助推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凝心聚力 形成“全员”参与格局

“没想都已经过了招聘旺季,我还能收获适合自己的 offer,我的职业生涯, 甚至人生轨迹都完全改变了”。得益于学院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辅导员的推荐,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 2023 届毕业生李建找到了更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平台。

为推动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高校需要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形成促就业工作合力。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明确分工,建立以党政领导为核心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树立“一盘棋”思想,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强化校企交流与合作;邀请用人单位走进校园,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带来更多签约入职的机会。调动全校力量,形成以党政领导亲自抓、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不同角色全员参与的就业网格图。

深化改革 构建“全过程”服务体系

高校要做好前置生涯引导,构建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让学生增进自我了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就业意识、提升就业技能。

高校要在学生入学前依托招生宣传工作、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学科特色、行业背景、生涯规划有一定的认知;入学后,高校可根据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职业生涯教育等。通过就业数据和就业案例分析帮助低年级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树立正确择业目标, 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加强专业认同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就业课程和相关培训讲座,帮助学生夯实就业能力基础。通过访企拓岗,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开展认知实习和社会实践,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时代人才。

多措并举,推进“全方位”就业指导

高校要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成功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筛选就业信息,整合社会资源,对不同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主动对接并精准推送招聘需求。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坚持走进宿舍楼、请进办公室,经常性开展个别谈话、集体座谈,详细摸排毕业生就业意向。

高校要持续动态关注困难群体的就业情况,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建立就业工作台账。开展政策解读、就业指导讲座和榜样宣讲,帮助学生树立切实的择业观、就业观。在就业辅导方面,可

帮助毕业生修改简历,进行模拟面试,整合实践教育资源,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成功机率。

高校还要重点关注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心态。创新毕业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等。通过一系列暖心就业服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学生积极规划职业生涯,做好就业准备,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高校要继续坚持以实现学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完善就业创业促进机制,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平台,不懈探索就业育人新路径, 全面护航学生走好走稳就业道路,全力做好就业这篇大文章。

原文链接:如何让毕业生“好就业”和“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