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光明日报】“双碳”人才如何培养?——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经管学院的实践探索

正值国庆假期,位于华北电力大学第一教学楼的问题链教学基地已开展多次教学研讨会。基地电子屏幕上,“聚焦碳中和,勇做国家队,精心育人才,一起向未来” 等话语循环播放,激励团队成员在培养“双碳”高质量人才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中指出,要“加强绿色低碳教育”、“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加快碳金融和碳交易教学资源建设”,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应当如何“双碳”高质量人才?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强调:“通过交叉融合,能够实现传统能源管理学科向碳管理科学与工程新型交叉学科的发展延伸,解决碳管理学建设中面临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难题。”

关键:优化学科布局与融合

立足能源电力学科特色,华北电力大学积极推动碳中和相关交叉学科与专业建设。2022年6月,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动把握新文科建设方向,通过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碳管理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交叉学科建设团队的50余位老师来自10多个专业,学术背景多元、研究方向多样、跨学科交叉的特点尤为突出。

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彦斌看来,碳管理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将依托前瞻性、基础性合作研究与科技攻关,加强产教融合,突出“研究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组建由校企专家教授和行业知名学者组成的跨学科师资队伍,实施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式联合培养;促进科教协同,依托科研课题,在工程实际和产业实践中强化学生科研训练;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与国际接轨、开放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育一大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互联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双碳”人才。

探索:基层教研组织创新

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是探索路上的重要创新点。前不久,华北电力大学获批建设教育部碳中和能源管理虚拟教研室。

“碳中和能源管理虚拟教研室通过创新组织管理体系,构建产学研协同的产教生态,建设以跨时空、跨组织、跨学科为特征的新型教研共同体。”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长刘崇茹说。

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李彦斌表示,碳中和能源管理虚拟教研室将核心任务聚焦于优质课程建设、新型教材建设、实验平台建设、教学工具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下一代教研空间建设、品牌建设、文化建设等十项建设和加强教改研究、加强社会服务等两项实践,逐步实现“一流课程内容、一流教学方式、一流共享平台、一流教学团队”的工作目标。

目前,碳中和能源管理虚拟教研室已开展20余次交流会,规划第一批教材建设,围绕清洁能源、智慧能源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知识图谱的构建和迭代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创新:打造问题链教学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华北电力大学问题链教学基地育人团队以问题链思维为切入点,立足工商管理专业的主阵地,依托学校“大电力”特色学科专业体系,进行一系列基于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改革,打造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问题链教学基地,抹平理论教学与实践间的鸿沟。

李彦斌说,“长期以来,管理教学存在‘教师以理论分析为主,对管理实践认知的分析明显不足;教材以传统信息为主,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支撑明显不足;教学以知识传播为主,对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明显不足;教育以专业培养为主,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明显不足’等问题,管理理论教学和管理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迷失、不和谐现象。如何培养管理人才,是管理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痛点。”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问题链教学基地育人团队成员马同涛告诉调研组,从2005年开始,团队经历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协同教学、虚拟教学、问题链教学等6个阶段的教学改革创新,以课程思政加强价值导向,以漫画教学培育思维导向,以学主为主坚持问题导向,以多元情境互动教学等教学方式的互融互通为手段,探索人才培养之路。

李彦斌介绍,拓宽教学资源是关键之一。搭建“互联网+管吧”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平台(“管吧”是问题链教学基地提出的以管理为主题,充满管理元素与管理色彩的教学活动场地)。通过互联网虚拟仿真线上平台,为学生打造了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帮助学生总结企业中的管理案例、学习中的管理困惑、生活中的管理感悟。

“同时,创新育人模式也很重要。”马同涛表示,创建以问题链教学为核心的育人新模式,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虚仿为主打、教师为主人、企业家为主裁”的 “五主”育人模式,实现“见能力、见成长、见品德、见效果、见发展”的“五见”育人目标。

“还要注重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要素。”团队成员李赟告诉记者,通过构建“家国情、创业情、电力情”思政教育体系,实现“专业教育、创业教育、思政教育”的同步开展,进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双碳”人才如何培养?——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经管学院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