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河北工人日报】华北电力大学志愿活动从服务到项目的华丽转身

前不久,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6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正式公布,我省16个先进典型光荣入选,其中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占了5个。

2018年,我省举行了“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批好项目崭露头角;而在去年年底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我省有一个项目斩获金奖。然而,虽然志愿服务项目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越来越高,却依然有一些志愿者并不了解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的区别,不清楚志愿服务项目如何操作。

■“三位一体”模式助好项目夺金

2018年,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一路过关斩将,夺得金奖,也是该届大赛我省唯一一个金奖。

其实,“关爱留守儿童”并不是一个新颖的项目课题,甚至因为相对好操作,在包括阳光助残、为老服务、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在内的13个项目选项中,受到大部分志愿者组织的青睐。但是,在这个项目上,华北电力大学却把它做出了新意和心意。

“‘情暖童心’项目主要针对的是保定市顺平县7000多名留守儿童。”华北电力大学团委副书记石立宁告诉记者,一方面,他们组织志愿者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假期陪伴、学业辅导、安全教育等工作;另一方面,则着力构建“一对一”“多对一”帮扶体系,形成对留守儿童的长期帮扶、跟踪式关注,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最重要的是,他们还结合华电特色,配合科技人才,开发适合留守儿童认知程度的特色科技课程,定期进行科技推广普及。这可以说是华北电力大学的新意。

而为了能够精准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华北电力大学组织若干调研组赴顺平县教育局、学校、家庭调研摸底,同时组织计算机专业师生开发了涵盖7800名留守儿童、2241名贫困儿童、156名残疾儿童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并按照留守儿童特点及需求,实施了分类管理。然后根据留守儿童发展需求,建立了一批专项服务团队实施精准帮扶。心意不言而喻。

在石立宁看来,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够夺金,与项目的顶层设计分不开。据介绍,该项目探索出了以高校为主体,高校、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志愿服务模式。“高校发挥人才和文化优势,为项目实施提供稳定的核心团队和志愿者队伍;政府发挥政策和组织优势,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企业发挥资本优势,为留守儿童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石立宁说道。

■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项目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志愿服务项目都像华北电力大学获得金奖的这个项目一样,不但温暖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窝,更抓住了大赛评委的眼球。

“明明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可是却因为只是一项单纯的志愿服务,不具备志愿服务项目的可持续性等特点而被遗憾拿下,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位参与了我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评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仍然在组织“学雷锋”活动,志愿者们还停留在单纯地献爱心上。“把志愿服务活动当作志愿服务项目,这是从根本上混淆了活动和项目的区别。”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祖平这样说道。张祖平曾连续三届以评委的身份参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他看来,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而志愿服务项目是指由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的具有明确目标和周期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公益服务活动或工作。“说白了,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志愿服务是志愿者个人的公益行为;志愿服务项目是志愿服务组织的产品,它的实施是靠一个个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完成的。志愿服务项目有计划,有目标,有周期。志愿服务活动往往是短期的或者一次性的。”

在张祖平看来,一些志愿组织的负责人之所以会混淆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是因为二者之间也存在联系。“其实,志愿服务项目是由志愿服务活动组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构成了项目。”张祖平特别强调了“联系”二字,“今天慰问一下孤寡老人,明天去看望留守儿童,这不叫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应该是每次志愿服务都针对某个相同的内容,且具有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服务项目化才能走得更远

对整个华北电力大学来讲,把志愿服务上升为志愿服务项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石立宁告诉记者,为了做好这个项目,6年来,该校共组建72支小分队奔赴6个分中心开展实践活动,6年中数不清的往返次数、数不清的走访调研。而且,他们还募集企业捐助150万元、学校配套支持资金56万元、通过互联网众筹22000元,此外还有桌椅、电脑、书籍等物品。付出的背后成果斐然。“自项目开展以来,我校累计3000名志愿者开展活动550余次,服务30000余小时,受益人群达7800余人次。”石立宁说。

“社会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度、认知度,对于志愿服务项目的提升作用非常大。”一位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专家表示,志愿服务更像一项事业,青年志愿者是这项事业中的主体力量,所以更需要专业的平台与组织机构为青年志愿者服务。从志愿服务活动发展为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需要共青团提供更多指导和引导。

“项目化是志愿服务发展的趋势,志愿服务组织应该学会设计和管理志愿服务项目。”张祖平把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内容精准,实施方法科学,服务效果显著这四个方面定义为好的志愿服务项目应具备的四个标准。在他看来,志愿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项目的形式推进工作,有助于志愿服务常态化运作,规范化运行,有助于增进志愿服务效果,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加。只有通过项目化运作,才有助于长期专注于一类服务对象开展持久深入的服务,而拥有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也会令志愿服务组织更容易获得社会资金的支持。

对于河北志愿服务的发展情况,张祖平也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河北举办了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成立了志愿服务学院,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在项目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都将推动河北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hbgrb.net/epaper/html/2019-03/08/content_199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