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共续“电力黄埔”新甲子辉煌
十月的北京秋风送爽、叠翠流金,甲子的华电掇菁撷华、桃李芬芳。
60年前,华北电力大学的前身——北京电力学院在我国电力工业的朝阳中诞生。60年来,27万名学子从该校学成报国,加入能源电力蓬勃发展的火热实践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电力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为中国电力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作出了突出的“华电贡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日华北电力大学,依然沸腾着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和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正如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所说,“立足新起点,面向新时代,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汇聚全体华电人的磅礴力量,更好承担起为国家经济社会和能源电力发展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撑的责任和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报国,为能源电力事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部华北电力大学的发展史,就是我国电力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划时代变革的真实写照。
1958年,华北电力大学的前身──北京电力学院在我国电力工业的朝阳中诞生;建校后不久,学校在“文革”中历经辗转流离,走过了艰难困苦,在保定落户发展;1978年,学校与祖国一道迎来发展的春天,列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成立北京研究生部,为后来的大学组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各项事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实现了规模拓展和质量提升,掀开了学校发展新的一页。大学成立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伴随高等教育改革和能源电力快速发展,学校抢抓历史机遇,历经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组建大学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校部变更为设在北京等管理体制的调整,以及进入国家“211”工程、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等重大发展平台的不断跨越,开创了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把科技创新的论文书写在宽广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华电人始终活跃在电力技术的前沿阵地。从我国首套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到世界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控制系统,从我国首个大型火电机组空冷系统性能分析研究平台,到多温区多功能系列SCR脱硝催化剂与低能耗脱硝技术,以及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等,无不凝结着华电人“十年磨一剑”的心血。21世纪以来,学校承担各类国家重大科研课题30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0余项。以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30余个重大科研平台,成为能源电力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的发源地,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推进能源电力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将更好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
把科技报国的志向深埋于攻克技术难关的每一个环节,华电人追求卓越的信念奠基出能源电力勇攀高峰的行业氛围。杨奇逊院士留学回国后,白手起家研发微机保护装置,令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实现微机保护装备国产化,是电力装备中唯一没有国外进口产品的领域;刘吉臻院士长期致力于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研究,主持研制成功我国最大容量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和世界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打破了该技术长期由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了国产高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大技术突破;教师队伍中,从事直流输电研究的王铭诚、周波、何富发组成的“三驾马车”、有着“马锅炉”“张汽机”之称的马建隆和张保衡教授……他们的形象同样载入了中国电力教育的光荣史册。师德为先、学术引导,华电人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一脉相承。
接续奋斗,为百年强校梦擘画新的蓝图
经过一甲子的耕耘,华北电力大学如今已构建起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成为了我国能源电力工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站在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面对全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全面推进能源革命的使命要求,华北电力大学将如何以新的姿态步入下一个甲子?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表示,“时代赋予华电更高的使命、更重的责任,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势在必行,由此擘画出学校百年强校梦的新蓝图。”今年以来,华北电力大学以推动能源和交通两大领域融合发展为己任,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旨在破解能源交通领域内的改革发展难题,引领能源与交通学术前沿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新视角,为行业发展搭建新桥梁。与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等15所海外高校签署“一带一路”能源学院合作伙伴备忘录,共同开展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联合开展能源电力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智库咨询等项目,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推进全球能源的互联互通、能源变革贡献力量。
高举校企合作大旗,华北电力大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强校之路。未来,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14家单位组成的“高规格”大学理事会,将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六十载风雨沧桑,一甲子春华秋实。立足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我们见证了27万华电学子为能源电力行业踏实付出的累累硕果,更见证了华北电力大学将学校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和行业进步的执着坚守。面向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华北电力大学将肩负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全力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共续“电力黄埔”的新甲子辉煌!
原文链接:http://www.cpnn.com.cn/zdzgtt/201810/t20181030_110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