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开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之路”暑期社会实践
近年来,我校积极落实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在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领域超前布局,为新能源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三峡集团现如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在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中,有众多的华电校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次社会实践通过调研选址,将三峡工程作为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重要一站,既是重走习总书记视察三峡之路,又是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为进一步扎根能源和电力行业、加快人才培养、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7月31日,华北电力大学党委研工部副部长赵军伟老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卫华教授带领9名研究生骨干组成的实践小分队来到湖北省宜昌市,参观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工程,重走习总书记视察三峡之路,以实地考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领略大国重器风采。
出席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启动仪式的有:华北电力大学赵军伟老师、马卫华教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才开发处处长董悦、党委工作部青年工作处副处长王韬、三峡集团大学教务部副主任李炜、三峡集团大学教务部老师刘艳、蔡玮。
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启动仪式合影
重走习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之路
8月1日上午,隆重的启动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重走习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之路。2018年4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三峡大坝,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实践小分队来到三峡工程展览馆,通过观看三峡工程整体发展情况的纪录片、听取工作人员的讲解,对三峡工程的历史渊源和建设过程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习总书记于2018年4月24日视察此处时关于“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重要讲话,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充满曲折。经过了多次讨论和规划,也冲破了重重阻挠,才有了如今气势恢宏的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的建成,是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体现。现如今,三峡工程建成以来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效益和价值更是金钱所无法衡量,这也更加印证了党和国家决策的重要性和前瞻性。
实践小分队参观三峡工程展览馆
随后小分队来到三峡大坝参观,在为通航而修建的双线五级船闸旁观察了船队经过船闸时的全过程;同时王韬书记和刘艳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大坝的整体架构和其在防洪、发电方面发挥的功能。在左岸电厂同学们参观了核心技术基地——中央控制室,其调度通信系统已实现北京对宜昌的实时连接控制,下一步将实现成都、昆明、北京和宜昌等地的互通互联。
近距离观察三峡工程
开展交流座谈会
8月1日下午,老师同学们与三峡集团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开展交流座谈。来自三峡集团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等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参与座谈。会中,各位技术人员对三峡集团的整体情况、发展现状和前景等进行了介绍,并从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五个方面对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进行讲解,使得同学们对于三峡工程和我国的清洁能源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此次交流座谈,我们也了解到,华电与三峡集团合作基础良好,合作需求高度契合,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将会在创新人才培养、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国际化方向发展等领域进一步开展技术攻关合作,加快人才培养,深化产教结合,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三峡工程及三峡集团发展历程主题座谈
参观许家冲村和望氏祠堂
8月2日上午,实践小分队参观了位于三峡大坝坝头库首第一镇——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的许家冲村。习总书记2018年4月在湖北省考察时,在视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之余,也曾来到紧邻三峡大坝的许家冲村,了解这个移民村的搬迁和发展情况。通过参观许家冲村移民陈列馆,同学们了解到了该村的移民过程和发展、建设情况,过去管不住斧头、守不住山头,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茶、核桃成了金疙瘩;在参观许家冲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时,了解到村中的党员干部将自己的工作观念逐步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制定了该村的党员公约,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尽可能的做好服务村民工作,带领人民走向更幸福的生活。
实践小分队参观许家冲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参观完许家冲村,同学们又来到望家宗祠。该祠堂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在三峡工程修建过程中搬迁至现在的位置。望氏是乐天溪镇的一大姓氏,该镇上共有居民2.7万人,其中约9千人姓望。同学们了解了望氏的源流、源序、家规、家训等,这也教导大家应当不忘祖先的教诲,不忘优良淳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参观中华鲟研究所
8月2日下午,同学们参观了三峡集团下属的中华鲟研究所。三峡集团积极参与长江大保护行动,对中华鲟进行遗传物质、人工繁殖与放生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技术人员的讲解和答疑,同学们认识到了保护中华鲟迫在眉睫,同时,每个人也都应当为长江大保护、为祖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队员感受:
向子墨(电气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研二学生):经过这两天的三峡之旅,我深深体会到三峡工程对湖北当地乃至全国人民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体会到从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到如今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作为一名电气专业的研究生,我们也应当为祖国的电力建设出一份力,努力奉献出自己的价值!
朱旭(电气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研二学生):为期两天的华北电力大学赴三峡集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顺利完成,激动之心溢于言表。我们欣赏到了三峡工程的雄奇壮美,也领略了滚滚长江的魅力。作为中国研究生,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和习总书记长江大保护的指导牢记在心,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定将努力践行!
高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研一学生):为期两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短暂而充实。三峡枢纽工程着实非常雄伟和令人震撼。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充满了困难和艰辛,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顺利建设了这一伟大的工程。作为当代研究生,我发自内心感到自豪,为祖国点赞!我们也应当将爱国奉献、不畏艰难、万众一心等精神传承下去,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刘卓海(可再生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研二学生):赴三峡参观学习,历经三天感受国之重器的伟大,为祖国点赞!为三峡工程在祖国长江防洪、电力、航运做出的奋斗点赞!见工程之伟大,见自身之渺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愿身为研究生的我们快速成长,为祖国做贡献!
安馨(控计学院模式识别专业研二学生):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三峡大坝,我深深地为它的壮阔所震撼,紧凑却质量饱满的实践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作为智能系统方向的研究生,我深深感受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在大型工业系统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同时,与青年学者的交流使我茅塞顿开,开始意识到设备国产化的重要性,也点燃了我的科研热火。愿我们青年一代不论何时,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薛凯(能动学院动力工程专业研一学生):从洪涝频发到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枢纽,从整体购进外国零部件到实现99%国产化……三峡工程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不愧是国之重器。实践调研虽只有几天,但通过培训座谈与实地参观,我们都感触颇多,深知大国重器需要我们一代代青年人的努力。祝愿我们祖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杨旭(电气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研一学生):在来到三峡之前,自己对其最深刻的印象是发电,然而经过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才认识到三峡的第一任务是防洪。我们通过现场参观三峡的大坝、电站以及船闸等,对于其如何做到防洪、发电、航运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今的三峡大坝就像一条长龙横卧长江,把滚滚的长江水层层阻隔,保护当地人民的安全。自己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今日之三峡大坝的建成,未来会涉及到多少人性命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