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寄”】电气学院用心打造最美毕业“寄” 关爱与行李同抵
为扎实做好2020届毕业生离校保障服务工作,根据北京市和学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快速响应,结合实际情况,多方谋划,统筹力量,集中攻坚。对材料准备、行李打包、包裹审验、数量清点和数据报送、信息核对与邮寄、贵重物品登记与存放、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周密部署,顺利完成打包邮寄工作。
广泛动员,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学校领导多次深入学院进行调研指导,学院以教代会、主题党日等活动为契机,多层面动员教师力量,凝聚思想共识。最终由院领导、研究生导师、本科生班主任、学工干部、教师党支部等160名教职员工组成的“铁军”,历时8天,逐一为1049名毕业生整理行李、清点邮寄,合计打包行李数量达6312件,打包总重近500吨。大家以无私忘我的精神奋斗于毕业离校保障服务工作的第一线,充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方有重任,八方来支援。来自学校纪委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人才工作处、财务处、网络与信息化工作处、后勤服务集团、校医院、机关党委等兄弟单位的各位老师汇集成“外援力量”,协助学院老师共同进行打包邮寄工作。随着支援启动仪式的举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毕业生行李打包邮寄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精细化组织。工作开展中,对毕业生实行“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每一环节责任到人。副校长毕天姝与学院党委书记卜春梅全程参与,实时跟进工作进度的同时,投身打包大军。老师们通过腾讯课堂等渠道与毕业生进行一对一视频连线,充分了解毕业生实际需求,尽量满足毕业生的个性化需要。从发饰、化妆品到衣物、被子,学生们的需求不尽相同,老师们毫无怨言,细心翻找、小心放置、认真整理,尽最大可能保证学生的物品完好邮寄。电气1607班的高宇康感慨地说“尽管提前想好了要寄和要扔的东西,但是隔天打包还是有些无措,‘没关系,别怕麻烦,需要的咱尽量帮你寄回去’,老师们负责的话和耐心的倾听,真的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激。”
为保障打包的顺利进行,学院设立了两个物资保障点,为每一位参与老师配备了含口罩、手套、巧克力等10余件物品在内的“物资保障袋”,以及消毒液、饮用水等基本物资。由于事先准备充分,物品整理及打包工作有条不紊,赢得了毕业生的充分认可。
春风化雨,以行动书写温暖。面对各种困难,每一位老师都毫不退缩,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初心,投入毕业生行李整理打包工作中。饿了,抓紧时间吃点巧克力充充饥;渴了,喝点红牛,解渴又补充能量。即使衣服都已被汗水浸湿,灰尘太多导致犯了鼻炎,手破了、腰闪了,仍不下一线。疫情阻断了学生返校的步伐,改变了毕业的形式,但无法阻断老师们对学生的爱,改变不了学院对学生的情。
在这场毕业“寄”的“打包大军”里,有临近退休的老教授,有入职第二天就参与劳动的师资博士后,有身体纤弱毅然扛起大包的女教师。他们来回扮演着“带货主播”、“收纳能手”、“搬运工”、“登记员”的角色,重复进行着“沟通”“整理”“确认”“封装”“标记”“登册”等流水线式操作,将多年的师生情化作行动,打包在学生的行李中。电网1602 班的尹俊杰同学这样说“两端联线、四个春秋、五箱行李、数个小时,老师们毅然在疫情中承担责任,一切无言的关爱化作浸湿衣裳的汗水,学生不才忝代同窗,向老师们郑重道一声感谢!”
“云端”传递惦愿,“寄”念期冀明天。为弥补毕业生们不能返校亲自参加那场专属的“惦愿明天”毕业晚会,与毕业“寄”同时进行的,还有学院精心准备的“云游校史馆”,院领导、研究生导师、本科生班主任等为毕业生“寄”出的“云祝福”等线上活动和专属毕业“寄”念品。让身处天南海北的毕业生们更加深刻感悟到华电精神,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站三尺讲台,寄四方行李,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上了最后一堂线上思政课,更为毕业生站好了“最后一班岗”。这也是学院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毕业生们在疫情之下,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服从大局,相互扶助,充分理解,积极奉献。
“四年前,我从父母手中接过你的行囊;四年后,我亲手为你整理行装,反复检查,才放心今后的路,你独自去闯。”暖暖毕业“寄”,浓浓师生情。愿所有的电院毕业生们走出校园,跃入人海,前程似锦,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