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课程思政宣讲团走进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9月13日下午,课程思政宣讲(第七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专场活动在教一楼14阶报告厅举办。本次课程思政宣讲会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于喜海、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徐玲玲主持,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苑英科致辞,学校课程思政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伟院长、外国语学院刘辉副院长作专题报告。教务处副处长张栋峰和三个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本次宣讲会。

于喜海主持专题报告环节。他指出正值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月和教风建设年,本次交流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课程思政学习交流机会,并对与会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苑英科发表了题为《以融入为要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精彩致辞,他从宏观视角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中观视角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构建及微观视角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等方面论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1_??.jpg

王伟作了题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基本逻辑》的专题报告。他从理论层面深入阐述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政治逻辑、内容逻辑、专业逻辑、价值逻辑、历史逻辑。他指出高校教师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对课程进行深层次改革,实现知识传递和品德塑造相统一。

刘辉作了题为《外语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探索》的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情况,并以《英国文学》和《通用英语》两门示范课为案例,充分展示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教学的实践路径。报告还从建设方案、建设目标、建设举措和预期成果四个维度全面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

3_??.jpg

徐玲玲主持交流互动环节。教师们提出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显性化并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以及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评价等问题,两位嘉宾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分享了经验做法。本次宣讲活动加强了学院间的交流与互鉴,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工作思路。

11_??.jpg

33.jpg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制定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启动“课程思政培育计划”。自2021年3月第一批“培育计划”立项建设以来,学院共立项支持了3批26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涵盖了学院所有专业的全部核心主干课程,打造了一批有特点、效果好、融入度高的示范课程。所培育课程中,有两门课程入选学校课程思政推荐案例,一门课程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建设。经过持续建设,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专业课程讲思政”已经成为全院教师的共识,课程思政建设正在向立德树人的全方位延伸,育人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外国语学院一直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注重发挥团队引领示范作用,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突出成效。建设校院两级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个教学案例上线新华思政平台,1个案例获北京市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2个微课获全国外语微课大赛北京赛区一、二等奖,3个案例入选校级十佳优秀课程思政案例,2个教学团队分获 “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二等奖,出版课程思政教材1部。学院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融入听说读写译等核心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培养家国情怀,提高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认真组织、精心设计并制定周密的课程思政工作方案,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学习和研讨,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根据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推进实施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切入点,向留学生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教育引导来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融入中国,深刻感受中国的发展、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坚定的知华、友华、爱华、助华力量。目前,《中国概况》入选学校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1个案例入选校级十佳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后续将继续加强中国语言和文化教育,与中国国情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向留学生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培养“知华、友华、爱华”人士,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初审:赵旭光、刘辉、魏军强

审核:张栋峰

责任编辑:郭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