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法政系教授受邀参加第四届京津冀司法论坛并发言

本网保定讯:9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承办、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和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协办的第四届京津冀司法论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在北京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主持开幕式,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齐静致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明耀以及全国人大代表、京津冀各级法院法官、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法政系梁平教授作为“与谈专家”受邀参加论坛并对法院服务保障京津冀自贸区建设表达专家观点和建言。

此次论坛分为“高质量司法服务与京津冀司法协作一体化”“新时代京津冀司法协作机制的创新路径”“京津冀法院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论坛发言”和“专家与谈”两部分。梁平作为“京津冀法院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单元的与谈专家,她表示,法院服务保障自贸区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新审判机制方法,更加强调人才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妥善处理制度创新与现行法律制度体系之间的张力。针对法官主题发言,她认为,京津冀商事纠纷多元化解要从各个机制的优势入手,满足当事人的不同诉求,从运行机制着手建立多元衔接、依次递进的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创新驱动在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首要位置,平衡自贸区用人单位商业保护与劳动者权利保护,应以《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体系为基准,避免“竞业限制”异化为就业限制;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破产案件的协同治理,需要进一步完善京津冀跨辖区“执转破”、关联案件审理、重大疑难案件会商、法律适用、跨域司法协作等机制建设;司法服务保障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坚持鼓励创新和包容审慎原则,从法律层面论证权利属性和保护范围,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有关的法律规则,合理确定新经济新业态主体的法律责任,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京津冀司法论坛是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京津冀最高级别司法论坛,梁平连续三届受邀参加论坛,是对法政系在司法制度、京津冀区域法治与司法治理等领域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的高度认可,体现了该领域研究在国内的显著优势和影响力。近年来,法政系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开展高水平研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应用转化,为司法实务部门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将继续瞄准前沿问题,为京津冀区域法治与司法治理贡献力量。

审核:程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