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专访(四)——国赛二等奖,对创新技术执着追求
今年秋天,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碧空卫士”——微波催化耦合湿法吸收烟气高效净化集成系统》项目团队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二等奖,见证了他们在大气治理领域的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的探索历程。在该团队的背后,有着对创新技术的执着以及成员之间的众志成城。
该团队由郝润龙老师指导,由朱雯嘉、刘鸿怡、高石岩、张书阳、刘翠茹、吕天乐、程帅清、李宇彤组成。其研制的微波催化耦合湿法吸收烟气高效净化集成系统,以此实现回收烟气中的硫和氮资源的目标。整个系统展现出更高效、更经济、更循环的优势,不仅实现了污染物的高效脱除,还实现了废气资源化利用。
团结一致,迸发集体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每一次技术上的突破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因为有着共同目标,所以一路并肩前行。该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环工专业的同学有专业知识优势,便专心于投入技术上的研发。其余团队成员就为项目文稿的撰写或是其他方面下功夫。朱雯嘉同学表示:“科创竞赛需要扎根于现实与实践,在郝润龙教授的全面指导下,我和团队成员深入研究、背景调研、模型制作、项目PPT、视频制作、说明书撰写……都是我们汗水的结晶。”击鼓催征,团结是金。团队成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项目,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迸发出许多的智慧和创造力,为项目的进一步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困难在前,唯有迎难而上
困难与险阻总是不期而至,但他们从不在困难面前退缩。比赛伊始,项目技术仍有不足,团队成员需要短时间内进行完善;装置模型的实物图制作需要团队成员学习3D打印模型制作技术;作品说明书、PPT制作都对团队成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让队员应接不暇……所幸一路走来,他们一次次克服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攻坚克难中优化升级。在团队、产品、市场这每一个着眼点都下功夫,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团队成员继续钻研、耐心实验,最终成功研制该系统。
脚踏实地,实践就是法宝
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实地考察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后才能总结出实用的经验,这是该团队用亲身经历得出的道理。将成果从实验室搬向应用现场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实验数据与现场工程应用烟气含量的差异问题,技术落地时紫外线灯的功率如何设定,设备布置时烟气成分的比例如何确定,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该团队迎难而上,既然现场情况与实验数据不完全一致,就用大量的实验,多次的实地考察,不断的查找资料去弥补。正是这种最简单却最朴实的方法,让她们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中实现了项目的落地,也正是这份敢于直面困难的精神,支撑她们在此次竞赛不断前进,最终获得国赛二等奖。
碧空卫士团队驻足自身专业的优势,运用多领域知识实现了烟气处理低能耗低成本的目标,在一次次的困难中突破自我,为烟气处理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现实的方案。碧空团队表示:“科创筑梦,挑战未来!作为华电学子,我们将始终以环保为己任,用所学知识推进国家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希望他们的项目能够得到更多的应用,技术在应用中不断改进,为我国的大气治理领域添砖加瓦。
初审:唐烨
审核:王万雨
责任编辑: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