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姜玉雁研究员讲授吴仲华学院特色课程

本网保定讯:应动力工程系和吴仲华学院邀请,5月19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姜玉雁研究员为我校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全体吴仲华学院17级本科生在线讲授《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沿专题》第二讲《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报告由动力工程系副主任张磊教授主持,我校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教师、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姜玉雁本次主讲的内容为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是以超临界态的CO2工质进行压缩、吸热、膨胀做功的发电技术,被认为是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新型发电技术,在中小核电、光热发电和舰船动力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也有望逐步取代大型水蒸汽循环火电机组。sCO2布雷顿循环在19世纪60年代即被提出,但受超临界流体透平设计制造、高温高压超紧凑换热技术、闭路循环控制等技术难题的限制,直至本世纪初才取得技术突破。我国相关研究起步于2010年,目前在基础研究、关键设备和示范机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得到国家和电力行业的重视。本次讲座姜玉雁对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讲解,并指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姜玉雁的报告信息量大、深入浅出,使同学们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老师和同学们收获颇丰。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踊跃提问,希望能够了解更多超临界CO2发电相关的前沿科学内容,姜玉雁都做了细致的回答,使同学们通晓了超临界CO2发电技术的发展脉络、科学技术问题、待解决科学问题,报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5.png

吴仲华学院致力于培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杰出人才,探索具有华北电力大学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吴仲华学院的宗旨是集一流师资、选一流学生、配一流条件,充分利用校所双方的智力资源和科技平台加强双方的全面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精英教育。为进一步加强能动专业及吴仲华学院学生的学术引领,吴仲华学院设置了特色课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沿专题。专题受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本学期后续将邀请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杜娟等多位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讲授前沿专题,覆盖储能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压气机等。

授课专家简介:

6.png

姜玉雁研究员,1996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9年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东京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后在东京大学、日本AdvanceSoft株式会社、日本丰田中央研究所、CD-adapco公司工作;2012年起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工质发电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发电技术、相变传热和微尺度传热和热流体数值计算研究。近年建成了国内首座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压缩机实验平台,完成了首台MW级sCO2压缩机的实验测试。正在建设MW级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实验机组。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申请/授权中日美发明专利30余项。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管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透平专委会委员,曾获得“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入选“泰山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