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系党委组织师生收看2022年“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
本网保定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法政系党委于7月22日上午组织全体师生线上收看2022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中央和与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共同学习“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关内容。
本次报告会由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训秋主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主讲。会上,徐显明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问题、重点成就、重要工作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了具体讲解。
通过参与此次直播报告活动,法政师生受益匪浅,感触良多,纷纷分享各自学习的心得体会。
法学教研室主任陈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转变,意味着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由立法为王转向司法为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不同于西式法治,也不同于历史上之法治,其具有本土气质和时代特色。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亦应是民众的生活方式。
法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李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和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将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教研室党支部也将立足专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校园法治宣传教育的靶向性和实效性,助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法学教研室刘宇晖:聆听了徐教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报告,再次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对法制建设的重视以及运用法制保障革命成果,发展国家建设,保护人民利益的历史传统,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法治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复兴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没有现成的模板,需要我们贯彻党的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不断探索,创新,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法治。作为新时期法学学者应具有家国使命感,为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努力!
法学教研室安文靖:作为国际法学专业教师,我对徐显明教授提到的涉外法治发展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及未来需重点展开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自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来,我国涉外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口管制法》《反外国制裁法》等涉外立法相继出台,中国在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方面日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取得更大发展。作为专业教师,我们需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需完善的方面,为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涉外法治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学1901张佳乐: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一个国家的法治道路,必须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作为法政系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管类2104李逸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建成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此次报告会使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深入理解了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举措,这为我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未来我将以梦想为舟,以青春为桨,驶往法治建设新标地。
法学2002胡林翼:在今天这样的全球化、信息化的环境下,全人类都向往着公平、公正、民主的时代,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套体系健全的法治体系,那将是不可想象的。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我相信,未来,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够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步伐,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公管类2104张雪钰: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一国治。自新中国成立迄今,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恢宏图景不断绘就,法治中国建设伴随着时代号角阔步前行。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更应该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心有鸿鹄志,梦想系家国,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次报告会使广大师生进一步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关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在未来,法政师生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初审:许晶
复审:张佳怡
审核:程利敏
责任编辑: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