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学工部举办第28期“学工E站”辅导员培训活动

—— 学工部举办第28期“学工E站”辅导员培训活动


5月22日下午,第28期“学工E站”辅导员培训活动通过企业微信视频会议的形式在线上举办。本期培训主题为“基于问题导向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与思考”,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超老师主讲。本学期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任务的辅导员和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程助教的老师参加了培训,本次活动由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卜叶蕾主持。

高超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辅导员,副研究员。主持北师大“明德滋兰”思想引领辅导员工作室,先后获得第十一届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北京市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承担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程和研究生“党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获得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形势与政策”一等奖。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2部。

高老师主要从“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框架构建”和“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论据选取”两个层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享。

高老师指出,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框架构建需要从理论和学情两个维度去考量。从理论维度,授课教师为了把握理论的严谨性和深刻性,首先要阅读党和国家的政策原文,梳理政策报告的发展历程;其次要阅读学术界的相关文献,了解相关政策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需要阅读相关延伸问题的研究文献,以对该问题做到多层次、复杂化的深入研究。从学情维度,授课教师需要对学生前提性问题、关联性问题、深层性问题进行挖掘,掌握学生的疑惑点和兴趣点,这样不仅可以明确教学的指向性,更有利于把握教学进展及授课的层次性、递进性。

高超老师强调,框架是课程的骨骼,只有框架成立了,课程才能立得住。教学论据的选取,是在教学框架形成的骨骼的基础上,填充课程的血肉。

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论据选取通常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案例论证法和理论剖析法。针对案例论证法,高超老师指出,筛选案例首要考量准确性,因此案例的选取应该满足来源可靠、对应性、周延性三个标准;其次是新颖性,阅读、生活、工作等的点点滴滴都是新颖性的来源;最后是案例的深刻性,这依赖于授课教师的阅读量及对案例的深入挖掘。理论剖析法也是教学论据选取的常见形式。理论的剖析取决于理论的深挖与深拓。理论的深挖要求授课教师强化对核心概念的讲解,在准确界定、全面阐释和层层剖析中彰显理论的魅力;理论的深拓要求授课教师结合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具体过程以及不同观点的争鸣比较来进行深入讲解。

活动最后,高超老师还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案例,就老师们的提问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参加活动的老师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系统的理论支撑及经验参考,同时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为将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殊时期,学工部主动创新工作方式,坚持用企业微信等线上平台常态化开展辅导员培训,本学期已经陆续开展了网络思政、心理育人等培训活动,累计培训400人次,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