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开展“研究生在行动”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实践活动
本网保定讯: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倡导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7月20日至8月15日期间开展了走向校园,走向基层,走进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讲实践活动。实践队由环工系辅导员带队,共分为六组,成员分布于环工系研究生各个年级。
(一)积极谋划,发挥专业优势
为了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在假期开始之前,实践队成员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发展战略,结合环工系特有的环境理论知识和专业优势,商议行动计划,规划行程路线,确定目标人群,同学们积极思考,出谋划策,在头脑风暴中形成统一的认识,为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陈出新,克服疫情影响
受疫情影响,社会实践采用了“校内线下分头行动,校外线上共同推进”的方法开展。线下“点对点”,根据活动地点将实践队成员划为六组分头行动,面向全校师生,走向宿舍,走向教室,走向食堂,走进实验室,走进操场开展生态科普宣讲活动;线上“点对面”,实践队成员共同推进,利用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互联网媒体,转发环保宣传册,开展生态科普宣讲,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多地同时行动的方式,使活动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将队员不能聚集的障碍转变成了实践活动的优势。
(三)立德树人,青春奉献祖国
“研究生在行动”环保科普作为一堂实践思政课,引导广大同学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勉励同学们开动脑筋、以小见大,身向基层、心怀家国。实践队成员赵悦彤针对部分人群随意处理废旧电池的问题,带领小分队积极与同学联系,号召大家关注废旧电池污染问题,正确集中处理废旧电池。实践队成员曾泽锋针对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向同学们宣传了华北电力大学实验室废弃物中转站的建设与使用,有效推进了校园生态文明的保护。实践队成员于宁通过调研得知部分人群未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带领团队成员通过互联网向基层社区、农村等群体宣传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知识,积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人民群众。实践队成员周巧云,充分发挥身边学生的力量,走访学生宿舍,讲解环保知识,充分发动广大学生共同宣传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保护。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关于开展“大学生在行动”的通知》的安排部署,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响应、认真落实,以专业所学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环保科普宣传生动实践,取得良好成效。将来,环工系研究生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审核:贺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