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举办2019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夯实业务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按照学校工会及有关部门指示精神,5月7日下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本次比赛的评审由专家评审组和学生评审组组成。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分工会主席姜良杰主持本次比赛,她指出,比赛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希望老师们能借助这个平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专家评审组组长王学棉宣布了比赛规则。
陈建国老师主讲的内容是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的主体在狭义上是居民委员会、产权主体业主委员会,广义上则包括物业管理公司、街道办事处,而人权和物权构成权利基础。陈建国老师结合现实案例,并运用社区治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案例分析,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胡建老师讲解的主题是“网页的定宽布局”。网页定宽布局是指宏观的布局元素(列)的宽度固定,不随浏览器的变化而变化的布局模式。胡建老师通过“盒模型”实现网页定宽布局,在讲解过程中将PPT与软件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编写代码完成定宽目标,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刘冰老师的课题是商业贿赂。她从贿赂的主体、目的、手段、行为类型等方面剖析商业贿赂,并结合中国的相关法律条例详细地进行了深入的说明和解释。此外,刘老师还介绍了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来与中国的法律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深刻地讲解了商业贿赂。刘妮娜老师主讲社会救助。她详细介绍社会救助对象和中国的社会救济。她用PPT展示了中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并对它们进行比较,PPT制作精美,课程设计合理。呼占平老师主要讲解的课题是公关危机。他介绍了公关危机的特点以及公关危机的三种典型类型,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新闻时事来说明判别公关危机事件的条件。呼老师将理论紧密结合现实,课程内容设计生动有趣。郑路老师的课题是词汇单位及其分类。他解释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并举例老虎、北海等等许多词语加以详细说明辨别,课程内容难度适中,将专业的语素概念解释得清晰明确。田海鑫老师讲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老师通过一段案例视频引出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并介绍了自决、和解、调解、仲裁还有诉讼等多元化解决方式,层次清晰,结构合理,逻辑严密。
在选手展示环节结束后,专家评审团对各位老师的表现进行了点评。
人文学院院长苑英科对此次青教赛做总结。他说,参赛老师都展现了良好的教学功底,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彰显出自己不同的风采。教学基本功比赛不在于名次,而在于通过集中准备一堂课,教师聚焦教学规律,对教学规律产生更深的认识,同时借助于这样一个平台,增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教学能力是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也是对教学工作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所在,我们要把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苑院长强调,打造一门高水平的课程要充分体现教学规律。他指出,课堂教学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互动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思想上就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把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过程来讲,就是要做到启疑导思,启疑就是要创造一个问题的情境,为启发式教学做好准备;导思就是要把传授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中去。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切实做到从抽象到具体化,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讲清楚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就是要用案例教学使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对理论有深入的认识。教学过程的第三个方面是总结和升华,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与此同时,教学还要注重技术上的问题,PPT的制作既要具有美感,又要凸显内容,符合美学规律和教育心理规律。最后,苑英科希望人文学院各教研室要把提高教学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好抓实。
评审组依据评分表,对参赛选手的教案、课堂教学演示、教学反思等进行评审打分核算。最终来自法学教研室的田海鑫老师荣获一等奖和最佳教案展示奖,并将代表学院参加学校2019年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郑路、呼占平荣获二等奖,胡建、陈建国、刘妮娜、刘冰四位老师荣获三等奖。此外,郑路老师还收获了最佳课堂教学展示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两个奖项。本次比赛圆满结束。
此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不仅促进了老师们教学技巧的交流,还带来了老师们思想思维的碰撞。相信通过本次青教赛,老师们在教学上会有更大的进步,展示给学生们更高的教学水平,带给学生们更好的课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