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人文学院为2012级新生举办“忧生 忧世”专题入学教育讲座
发布时间:2012-09-29
供稿单位 :人文学院
作者:巫燕彬/文 张昊希/图
9月25日下午两点,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蔡利民在教三C102为2012级新生进行了主题为“忧生 忧世”的入学教育讲座。讲座旨在让新生了解大学、认识大学,明白在大学真正的意义。
讲座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何为大学”;一为“大学为何:忧生忧世”。而在进入主题之前,蔡书记就大学意义做了讲解。“没有什么比大学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大学是真正学术之所。”同时也对大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进行阐述。
“何为大学”部分对大学做了定义。大学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蔡书记强调,大学不是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在于培养人的内在。
在“大学为何忧生”中,蔡书记进行了详细解说。他将其分为几个部分。首先,大学在于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他引用了陈寅恪的《王观堂先生挽词》——一篇对王国维先生的悼词,并解释道,陈寅恪、王国维皆是大学出身,都是一代国学大师,他们所获成就是与他们在大学中所学是紧密相关的。然后,蔡书记谈到现代大学的建立,把中西方的大学教育进行了比较。“忧生”的最后,蔡书记说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四个基本原则,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术中立和公共责任。他指出大学要发展,没有独立的精神,没有自由的思想,是难以成功的。
“忧世”中,蔡书记列了三条大学应当要做的。一为传承文化、守护文明,二是研究知识、传授知识,三是引领世界、服务社会。这些是全面的,具体到个人,蔡书记相继举出马加爵案,小悦悦事件等,他一一解说,让新生明白,在大学他们要学的不仅是知识,不仅是技能,他们要担起自己的责任,要有颗为社会担忧的心。
讲座在下午四点步入尾声。大学是什么?每个新生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吧。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蔡书记常在嘴边的这句话,相信已在同学们心中深深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