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交流
本网保定讯:为及时了解企业技术研发需求,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1月16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线上召开了“氢制氨”技术专题研讨会。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苑春刚教授以及马双忱教授、段聪文副教授与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副总葛军、发展部主任李福占、运行分场副主任羿士宇以及发展部、生技部、信息管理部技术骨干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苑春刚主持。
首先,苑春刚向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和参会人员介绍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科研方向整体情况。他表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长期围绕能源电力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向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具有明显电力行业特色,近年来,围绕“双碳”行动计划不断调整凝聚方向,产出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希望通过校企交流,更好了解技术需求,畅通信息渠道,促进双方在部分领域深入合作。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公司情况和技术需求。
随后,马双忱教授和段聪文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双碳战略下以氨为媒介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电氢融合-支撑电力系统演化技术”的学术报告。马双忱在报告中指出,氨产业是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支柱,“双碳”时代有望赋予氨新的使命,亟需探索新的高效低成本绿氨工艺技术,为能源行业绿色经济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段聪文在报告中介绍了在氢能制备、储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固态储氢技术安全、高效,可大幅度降低储运成本,有助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的难题,电氢融合是支撑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技术变革。
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对两位老师的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绿氢制氨成本、制氨限制条件以及氨作为脱硫脱硝剂与常规石灰石、尿素的成本比对分析等进行讨论,表示希望将来可以深入开展研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会后,参会人员就其它相关技术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次交流对促进校企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具有积极作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将采用多种途径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提升在能源环境领域的技术服务水平。
初审:苑春刚
审核:贺运政
责任编辑: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