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系举办建校65周年系列学术交流之“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学术论坛
本网保定讯:在建校65周年华诞之际,动力工程系及河北省低碳高效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举办建校65周年系列学术交流活动——“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学术论坛。10月25日至11月7日,共邀请领域内10位知名专家举行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吴仲华班学生1200余人次参加了专题讲座。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聂超群研究员做了题为“能源—动力—推进技术科学问题的思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经验和体会”的学术报告。报告以能源动力领域的“科学问题与工程科学的关联性”为牵引,从压气机内部流动失稳机理与控制途径、能源/动力科学研究创新内涵、共性科学问题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认识和心得。最后,结合个人和团队经历,从科学研究的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凝练、技术路线设定、年度计划安排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研究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0月26日,清华大学李振山教授做了题为“4MW化学链燃烧全流程示范”的学术报告。目前,化学链燃烧技术研发尚处于实验室测试阶段,兆瓦级自热示范是化学链燃烧技术从基础研究走向工业应用的必经阶段,国际上尚未取得突破。报告详细介绍了载氧体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材料大规模制备、双流化床反应器装置、化学链燃烧工艺过程、化学链燃烧全流程示范及后续的工程应用。
10月27日,深圳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汪远昊教授做了题为“新型等离子污水制氢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学术报告。以垃圾渗滤液、厨余垃圾废液等为代表的高浓度有机污水中蕴含大量化学能,但传统降污过程并未将这部分能量充分利用,且需消耗额外能源并伴随碳排放。报告介绍了一种新型等离子污水制氢新技术,在高浓度有机污水治理过程中将“污染物”所蕴含的能量以“零碳载体”形式进行“开采”,获取污水中能量,同时达到协同减污降碳的目的。
10月2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晓威教授做了题为“气泡动力学直接数值模拟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其团队采用高精度的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气泡在浮力的作用下自由上升的物理过程,并详细量化了气泡的轨迹、速度、界面涡量等动力学参数,从而揭示了气泡浮升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统计规律,进一步完善了描述气泡运动的力学模型。
10月29日,大唐科研总院华北院锅炉所副所长李皓宇做了题为“双碳”背景下锅炉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大唐集团开发的一种全新的通用锅炉智能控制平台(ICS):一是可实现ICS与DCS的一体化集成,打破外挂模式的限制;二是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开发运行,整合了大唐集团近年的研究成果;三是解决了ICS需要适配多种DCS的问题,实现了“对外兼容、对内统一、一次开发、多次复用”;四是第三方应用可以采用独立程序运行方式集成,有效保护第三方知识产权。项目研究对煤电机组节能减排以及实现智慧电厂跨越发展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工程实践。
10月31日,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科研技术部副部长王倩做了题为“双碳目标下规模化液氢制取储用关键技术与应用探索”的学术报告。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负荷中占比走高,大规模、长时储能成为储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报告围绕氢能产业,介绍了氢气液化、储存、运输及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国产化装备研制的技术现状,进一步探索了液氢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11月3日,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宋春风教授做了题为“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的碳捕集及资源化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双碳背景下国内外碳捕集及资源化技术进展,以及发展潜力。同时,从基金申报的选题、科学问题属性、立项依据、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特色和创新、研究基础以及撰写时的注意事项等细节方面进行交流和分享。
11月6日,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陈斌教授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技巧”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与十四五发展规划、同行评议过程、申请书撰写三个方面分享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技巧,包括选题、科学问题属性、摘要以及立项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等。
11月7日,北京理工大学李胜教授做了题为“化石能源零碳/负碳排放利用”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在能源长期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背景下,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做到化石能源的零碳甚至负碳排放。针对化石能源脱碳,详细介绍了燃料源头脱碳以及化石燃料负碳利用的新技术,为化石能源低能耗、低成本的负碳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11月7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洪慧研究员做了题为“聚光太阳能全光谱梯级利用的互补增效方法及系统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太阳能全光谱梯级利用是太阳能发电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光伏发电只能利用特定波长光谱、光热发电年均效率低的技术难题,从紫外光、可见光到红外光的太阳能全光谱品位着手,深刻探讨了光伏光热化学互补、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合成气燃料的增效机理与方法,旨在从降低太阳能全光谱能量转换传递过程不可逆性的角度,探索了新型太阳能全光谱高质利用途径。
本次学术论坛系列报告气氛热烈,各位专家与师生开展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激发了师生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开阔了视野,同时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展,此次学术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附:讲座专家 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 | 主讲人 | 报告时间 | 报告地点 |
能源—动力—推进技术科学问题的思考与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经验和体会 | 聂超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2023年10月25日 周三 下午 14:3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五102 |
4MW化学链燃烧全流程示范 | 李振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 | 2023年10月26日 周四 上午 10:0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五102 |
新型等离子污水制氢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 汪远昊,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深圳诺奖实验室) | 2023年10月27日 周五 下午 14:3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五102 |
气泡动力学直接数值模拟研究 | 朱晓威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3 年10月28日 周六 上午 10:0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五102 |
“双碳”背景下锅炉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 | 李皓宇,博士,大唐科研总院华北院锅炉所副所长 | 2023年10月29日 周日下午 15:0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四 206 |
双碳目标下规模化液氢制取储用关键技术与应用探索 | 王倩,博士,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科研技术部副部长 | 2023 年10月31日 周二 上午 10:0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五102 |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的碳捕集及资源化技术 | 宋春风,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英才教授 | 2023 年11月3日 周五 下午 16:0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五10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技巧 | 陈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2023 年11月6日 周一上午 9:0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四 206 |
化石能源零碳/负碳排放利用 | 李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 | 2023 年11月7日 周二下午 15:0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五102 |
聚光太阳能全光谱梯级利用的互补增效方法及系统研究 | 洪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23 年11月7日 周二下午 16:00 | 保定校区 动力工程系 教五102 |
初审:李非
审核:钱江波
责任编辑: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