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系组织法学2021级本科生赴廊坊等地开展司法实务见习
本网保定讯:6月1日至6月30日,法政系组织法学2021级全体本科生分批前往廊坊市、唐山市、邯郸市、保定市等四地六家检法实务部门开展司法实务见习,在各实习单位、领导老师以及全体同学的配合与共同努力下,本次见习圆满落下帷幕。
为了开展本次实习,法政系主任梁平先后联系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衡水中院、雄安中院、沧州中院、保定中院、承德法院等二十余家司法机关,在综合考虑安全、住宿、交通等因素后,最终确定了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六家作为本次的实习单位。为确保实习效果,梁平多次带队到实习单位考察,就住宿餐饮、实习内容等等细节周密安排。实习开始前,法学专业组织召开动员会,向学生介绍本次见习课程的成绩构成、实习安排和纪律要求与安全注意事项,鼓励大家把握宝贵机会,敢于发问、积极学习,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砥砺自身品格、提高专业素养。
6月初,梁平、系副主任李雷,法学教研室主任陈奎等老师带队,组织75名学生分别抵达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六家实习单位。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邯郸市复兴区人民法院等实习单位专门召开欢迎会,向同学们介绍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环境和实习要求等相关事项,为本次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之旅拉开序幕。
实习期间,同学们在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各项实习任务。部分同学在实习期间负责撰写判决初稿,在撰写工作中,同学们见到了一个个课本上难以接触到的真实案例,参与了既有法条融入真实判决的全部过程中,体会到了法律条文与法治实践的生动结合。传票、送达回证等文书的撰写也是同学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他们深刻认识到司法工作者不仅仅是影视剧中的威风凛凛和侃侃而谈,更要对每一项琐碎工作负责,对与当事人有关,对涉及案件判决的一切细节负责。在执行部门进行实习的同学日常则负责案卷的整理归档,与执行法官一同外出见证并参与案件的执行。实习期间,梁平、李雷、陈奎、李海、安文靖、张延琦等老师多次到实习单位看望学生,组织实习感悟交流茶话会,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着各自的实习经历和实习感受。不同的同学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负责各自的工作,深切体会到“标的有大小,案件无轻重。”在一项项工作中同学们亲眼见到了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流程,亲身参与,用心感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了实践经验,提高了专业素质。
工作之外,实习单位均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同学们参加法院内部组织的实务讲座和学术会议,在模范法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聆听优秀法官的动人事迹。本次司法实务见习不仅为同学们的实践学习提供宝贵机会,更让同学们在实习实践中验证理论,同时进一步强化自身法治信仰信念信心、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应用能力,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法治素养。实践学习中亦不乏娱乐和休闲,同学们借用实习单位提供的体育设施锻炼身体,在实习单位提供的场所组织团建游戏,增添了本次司法实务见习的乐趣,丰富了同学们的实习生活。
实习结束前,各实习单位分别组织了实习生欢送会或总结会。实习单位领导们充分肯定了同学们一个月来在实习岗位上表现出的不怕苦、不畏难的拼搏精神和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对同学们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表示祝贺。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马大壮称赞大家在审判人员的指导下,不仅在法学基础知识方面有了丰富提高,而且对各类诉讼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下一步深化学习、探索规律、完善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条件。激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既努力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又注重学习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在学习和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陶冶情操品格,做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在本次司法实务见习课程中,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法院和检察院各部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而且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了高尚的职业精神。同学们纷纷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向法政系“法学微语”微信公众号平台投稿分享自己的实习体验和收获感悟。他们表示,司法实务见习是他们通往“法律人”道路的重要开端。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他们也用这段时间所学所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深入社会司法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法治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近年来,梁平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理论—感知—内化”三进阶育人机制,坚持以全方位的学生培养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习实践为重要环节,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了具有华电特色的“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并且已经由法政系三个专业逐步向其他人文社科、理工科辐射。法学专业本学期还开展了雄安新区/保定中院认知实习、易县职业素质综合实训、法律咨询、司法实务见习等丰富多样的法学实习实践环节,不仅明显提高了法学本科生的实务技能,也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法律职业精神的内在魅力,促使职业精神在实践中自我养成和自我深化。同时,在实习学生与指导老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精神、情感认同,感悟职业规范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未来法政系将继续秉持“厚德育、强专业、重实践”的有机统一,不断创新思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着力培养造就德法兼修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初审:李雷
审核:梁平
责任编辑: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