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专访(三)——一纸“小乡约”何以撬动基层“大治理”
本网保定讯:无挑战不青春。近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圆满落下帷幕,我校捧得优胜杯。其中法政系《“一纸乡约”何以“落地”:村规民约的实施困囿与纾解——基于燕赵文化圈典型村落的实地调查》项目斩获哲学社科类主赛道全国二等奖。该项目团队由谭琪老师指导,许晶、李逸凡两名学生组成。让我们一同探寻项目背后的故事。
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的选题。那么什么才算一个好的选题呢?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小切口,大问题”。该项目从乡规民约这个“小切口”入手,将乡约文化精神的当代实践作为研究的落脚点,以地域文化作为传统与现实相交织的剪影,情“冀”燕赵,以“约”兴乡。通过实地调查燕赵文化圈“历史嵌入型”、“基层创新型”、“产业开发型”三类村规民约示范村落,探究基层治理乃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大问题”。“题好一半文”,团队从细微处着手进行选题,聚焦社会治理的痛点、堵点,为项目的成功开了个好头。
案例研究型项目的成功依托于案例选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案例的典型性?团队给出的答案是权威背书,通过官方报道来印证选取案例的典型性。在前期调研地的选择中,她们团队通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及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等名单中挑选合适的调研地。经过初筛后,再按照最满意原则,结合现实条件和研究内容确定最终的调研地点。
项目的成功更需要研究的科学性。项目通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和理论研究,探索出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并举,“政府-村民-乡贤-组织”四位协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境合一的“四四五”多层渗透网络模型,多维度探索纾解村规民约“落地难”的创新性路径,为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效能、进而服务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支持和理论建议。如何用最通俗的方式讲清“四四五”模型?团队设计了一个沙盘,通过沙盘还原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治理实践,用具象化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成功离不开热爱与积淀
从孵化选题到下乡调研,再到文本润色,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前期的深厚积淀。
拿理论的选取来说,团队前期学习了数种理论,最终敲定了最为符合该研究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内生式发展理论,并创新性地将其复合用于分析。由于这两者理论自身的复杂性,复合后更显庞杂,也使得研究的工作量十分巨大。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前期的框架构建和充分的理论分析,研究的学理性十分突出。
怀揣一份热爱,本来枯燥的调研也平添几分乐趣。
本项目为多案例比较研究。一阶段抽样调研全国六省乡镇,以问卷调研为主,挖掘现实问题;二阶段调研以访谈为主,从前期的十几个待选调研地中,综合考量可行性、典型性等因素,团队最后选择了北贾壁村、赵牌村、骆驼湾村开展重点调研。调研前的联系工作就遇到了不少困难,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当属联系北贾壁村的故事。在各种途径尝试后苦寻无果时,许晶团队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通过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视频定位寻找北贾壁村村民进而联系村支书。这种海量私信的方式,让不少人以为她们是骗子,但好在有一位开电器店的大叔回应了她们,最终得到了村书记的联系方式。
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也有不少难忘的经历。还是在北贾壁村,在采访几位小朋友关于红色教育的问题时,有一个小女孩显得格外活泼。她还带着许晶团队逛她之前的幼儿园,当起了“小小导游”。由于调研地大部分比较偏僻,交通就显得格外不便,在一次调研中,一位暖心的凉皮店大娘帮她们联系返程车辆的行为也令人感动。
无数个深夜赶出来的200多页报告、田野调查的劳苦奔波、路演前40多次的模拟训练......团队的成功有迹可循。
“1+1>2”的团队力量
斐然的成就更离不开团队的力量。许晶强调,团队永远是“1+1>2”的作用。
首先是谭琪老师对她们团队的“知遇”。队长许晶回忆道,在她大二时,与谭老师接触确定选题,并立下“军令状”,一定会努力并出色地完成这个项目。行政教学双任务的谭老师雷打不动每周一次召开组会。其次是许晶选择队友与任务分配的“善用”,选择队友时充分考虑其态度和能力,任务分配时结合每个成员的个人特质和擅长技能进行细致的分工,并确定好具体合理的截止时间,实现团队的高效率、高质量产出。许晶说他们的项目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最终结成硕果的过程离不开学校的强力支持,离不开团委老师们的倾情培育,离不开谭琪老师和其他专家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也离不开团队成员们的同心聚力。
挫折是对一个优秀团队的必要考验。最令她们难忘的是骆驼湾之行。骆驼湾虽然隶属保定市,但距离市区将近200km,每天只有一趟六点钟的直达班车。在去往骆驼湾之前,许晶突发急性肠胃炎,无法前去调研,只能让其他队友临时挑起重担。调研完之后,一位队员也因为劳累过度生病,发起了高烧。但调研地比较偏僻,附近没有卫生所或医院,最后在调研地附近的游客中心才“求药”成功。
项目历时13个月,一路走来,她们经历了队长和队友前后双双生病等挫折的考验,但怀着对这个项目的热爱和那份勤耕不辍的务实精神,她们守望相助、戮力同心,最终斩获了“挑战杯”国赛二等奖。
她们怀着那份少年心气,用双脚丈量燕赵土地,耕耘思想田野。未来,华电也会有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团队,立足国家发展需要,扎根创新创业道路,不断破浪前行!
初审:唐烨
审核:王万雨
责任编辑: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