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电力工程系科研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赴高海拔地区完成高压试验——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团队赴羊八井、迪庆参与国家重点工程

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团队参与国家电网公司川渝特高压重点工程

我国大型清洁能源资源超70%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电力消费超60%分布在东中部,尚未开发的大型水电基地和太阳能基地主要集中在西南高海拔地区。“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川渝1000kV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建设,旨在提升我国西南地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川渝特高压工程建设4座1000kV特高压变电站、双回线路长度658千米,特高压变电站最高海拔跃升至3500米,特高压线路最高海拔跃升至47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

西南高海拔地区气压低、环境气候复杂,放电引起的线路电磁环境问题较平原地区更为严重,与此同时,西南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分布有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环保控制严格。电磁环境问题是西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特高压交流工程导线选型和线路设计。我系长期从事电网电磁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国电科院电网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我系高压方向研究团队共同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总部指南专项项目,刘云鹏主任和何旺龄老师参与其中,主要攻克极高海拔条件下交流特高压线路的电磁环境问题。

2022年10月,西藏地区由于疫情处于整体封闭状态,研究团队21级硕士生魏宏宇、周阳同中国电科院科研攻关团队一起,凭借提前申请的准入证明,于2022年10月15日到达国家电网公司西藏羊八井试验基地开展试验。羊八井海拔4300m,属于极高海拔,10月份已经非常寒冷,由于整体疫情管控,研究团队不能在当地宾馆住宿,只能在试验基地搭建的临时活动板房内居住,住宿条件差、环境气候恶劣,加之初到极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严重,经常需要吸氧,团队人员面临极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但是秉承不怕苦、不怕难的顽强精神,团队人员冲锋在前,克服困难,开展了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预选三种多分裂、大截面导线的电晕效应试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经常工作至晚上10点。在羊八井开展了一整个月的电晕试验,脸上早已是高原红,但是圆满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交代的任务,配合中国电科院推荐出了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导线选型和线路参数方案,得到了中国电科院高压所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称赞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能力强,是电力公司亟需的创新型人才。

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团队参与南方电网公司藏东南外送特高压重点工程

我国藏东南地区蕴含丰富水、光、风等清洁能源,“十四五”规划明确将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纳入电力发展计划当中。为了保证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实施,把我国西部海拔4000多米处的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送到珠三角地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建设特高压直流送端换流站。目前国内没有现成的工程先例,同时现有技术标准也不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亟需取得高海拔下的试验研究数据以支撑工程前期研究及设计。

由于电力工程系高压方向研究团队在长空气间隙放电方向具有一定的成果影响力,南网科研院主动邀请电力工程系共同组队解决该重大难题,电力工程系积极响应,主动担当,由刘云鹏主任为组长,耿江海、王平、刘力波老师和21级硕士生程玉洲、22级硕士生张航组成试验团队,怀揣科研报国的激情和热爱,不远千里,顽强拼搏,努力克服高原缺氧低温严寒的极端环境,于农历新年期间奔赴3400米的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红坡村开展试验,攻坚克难,圆满取得了高海拔下冲击放电试验研究数据,为我国在高海拔建设特高压直流送端换流站技术标准进行了有效补充。

由于本次试验位处3000余米的迪庆地区,自2023年1月3日抵达迪庆后,试验团队就努力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克服春节不能回家团圆、身体不适和现场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秉承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精神,党员冲锋在前,在1月21日(大年三十)和1月22日(正月初一)完成40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同步性调试、波形参数调试、试品布置等工作,1月24日(正月初三)具备正式试验条件,在随后的试验中,积极开展放电多物理参量同步获取和数据分析,在真枪实战中学知识,应用知识,积累知识。此次试验于2月13日结束,总共历时40天,试验团队在方案编制、数据采集分析等试验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我校“自强不息 团结奋进 爱校敬业 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受到了南网科研院、迪庆供电局等单位的一致好评。

严酷的高原环境阻挡不了科研报国的激情,温馨的春节氛围冲淡不了矢志初心的热爱,正是对科研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对电气事业的拳拳之心,电力工程系试验团队在极寒高原上,饮风沐沙,与日月星辰为伴,忠实履行着对电气事业的铿锵誓言。

初审:何旺龄

审核:赵小军

责任编辑: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