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不忘初心 甲子同庆——电气学院研究生暑期校友寻访

7月25日,正值校庆60周年倒计时94天。为加强同西部地区研究生校友的联系,调研我校毕业生在西部的就业状况,响应学校研究生工作部的号召,在电气学院党委的领导、研究生辅导员王倩老师的指导下,电院研究生暑期实践队一行6人从北京出发,前往咸阳市、西安市、重庆市、兰州市进行为期8天的校友寻访活动。本次实践以采访为主,调研问卷为辅,共忆师生情,共话校园事。

校庆倒计时牌前的出发仪式

咸阳:北京校友 共聚秦川

寻访活动的第一站是咸阳电力技工培训学校。入职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的电院17届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今年夏天在这里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实践团幸运地赶上这些国网“新人”培训刚刚结束,即将返京之前。26日下午,大家马不停蹄地从西安市赶往咸阳电力技工学校。优秀校友付永旗、刘钊印等师兄热情接待了实践队。

实践队到达咸阳电力技工学校

优秀校友代表柔性所的徐良师兄、电网所的崔云峰师兄、系统所的褚艺师兄、高压所的王飞师兄出镜接受采访,回忆起导师曾给予自己的帮助与指导,内心十分感激。

从左至右:徐良、崔云峰、褚艺、王飞

听到实践队是为校庆而来,在培训基地的师兄们,提出要为母校拍摄祝福视频,并积极参与策划,同时许多17届毕业的本科同学们也加入了这一活动。“母校”一词将所有人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

校友团祝福视频排练

       

       

       

部分校友“手写祝福”展示


西安:美食与爱 才子佳人

28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西安市。在西安工作的魏旭辉师兄亲切接待了实践队,同行的还有连欢、雒磊和薛小军师兄。师兄们分享了精彩的故事,对生活的热情,对梦想的追求,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都令人动容。

校庆送祝福

从左至右:薛小军、魏旭辉、连欢、雒磊

15届硕士毕业生连欢师兄,现就职于西安市供电局调控中心。连师兄性格潇洒,十分健谈,言语中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建设的热忱。为证明自己,放弃出国留学机会,加入考研大军,在科研中不忘初心,始终刻苦努力。17届硕士毕业生魏旭辉师兄来自四方所,现就职于西电研究院,在校期间曾任党建与思政工作室书记,工作出色,学业优异。为爱情放弃诸多机会,来到西安。18届硕士毕业生雒磊师兄来自电工所,就职于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18届能动学院硕士毕业生薛小军师兄就职于大唐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两位师兄在校期间是“三剑客”驾校报名业务主要负责人,并扩展多项其他业务,服务广大同学和家长。他们初尝创业,敢于拼搏,也为华电学子提供了诸多便利,事迹在同学中广为流传。

实践队与师兄们合影留念

重庆:依山傍水 人杰地灵

7月30日,实践队前往重庆市,同江北区供电公司、北碚区供电公司和市区供电公司的校友开展了面对面座谈采访。

第一站——重庆市江北区变电站

7月30下午,实践队成员来到重庆市江北区变电站,16届高压所余洋师兄热情接待了我们,同级电工所的青攀师兄也从北碚区开车赶来。

重庆江北区变电站合影留念

——“感谢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谈到对学校老师的深刻印象,余洋师兄表示在学习和工作中,导师郑重老师给予自己很大的尊重和选择权。“老师是一名海归的博士,他的风格比较开放包容,非常尊重学生,并给了我很多建议,让我的研究生生活过的非常充实,感谢老师的理解。”

——“华电带给我的是自信”

谈到在华电最大的收获,师兄都表示华电校友是最宝贵的财富,全国各地的网省公司都能找到校友,仅重庆校友就有四百余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希望从其他地区、省份借鉴经验时,我们都可以找到校友,这是很多学校做不到的。”“每当问起我是哪里毕业的,就感到非常自豪”。

——“母校就像母亲一样,18-25岁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重要的7年”

“虽然见到过南门市场被拆掉的样子,但依然觉得那仿佛不是真的。我的回忆中还是和同学们一起在南门度过的时光,那些店名从左到右我们差不多都能够背出来。”两位师兄回忆起和同学们一起在南门看世界杯的欢乐场景,幸福里带了些伤感。

“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高中生,到能够独立出来工作,在这塑造人生的重要7年里,它养育了你,教会了你,就像母亲一样,这就是母校吧。”

采访结束后,师兄默画了母校的校徽,一同表达了对母校的的感谢和祝福。最后,实践团队同两位师兄合影留念。

 

师兄默画了母校的校徽                为母校送祝福


第二站——重庆市供电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

告别了江北,实践团一行6人跨过长江来到位于南岸的市区供电分公司,2014届硕士毕业生电网所吴耀昊师兄热情接待了我们。

——“第一次看到实验室的环境被吓了一跳”

吴师兄的导师是刘文颖老师。刘老师从国网公司辞职,刚进入华电教书时,还没有声名远播。“初入实验室,看到自己的师兄师姐们在楼道里吹着小风扇,一边敲着代码,哇!”虽然环境艰苦,但刘老师凭借努力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将实验室管理得井井有条。

——“工作不易,多才多艺”

师兄指了指地上堆成小山的仪器,“这些都是反窃电收上来的电表,家庭状况有贫穷的也有富有的。其实我们远程检测都可以看到这些电压、电流,一目了然,但总是无法杜绝,十分令人头疼。这时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师兄表示,学生时代的他比较腼腆,由于营销的工作性质使得自己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

最后师兄为母校手写祝福,祝福母校创造更多的辉煌!

吴师兄为母校送祝福

兰州:京陇两地 甲子同庆

8月1日,“不忘初心甲子同庆”电气学院暑期实践队部分成员来到校友寻访的最后一站——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17届高压所硕士毕业生张正渊师兄接待了我们。2018年不仅是华北电力大学建校60周年,也是甘肃省电科院的甲子华诞。

张师兄送校庆祝福

张师兄在工作单位接受采访

张正渊师兄的导师是程养春教授,程老师平时关注生活细节,常常有奇思妙想,引导同学们用科学的思维解决疑惑。“程老师的科研风格是会在某一领域内深入挖掘研究,虽然这个方向可能已经比较成熟,但某些细节上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导师严谨、周全的思维方式深深影响着师兄。

最后师兄强调在学校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虽然现在是一个消息灵通的互联网时代,但从网络上获取的知识是碎片化的,缺乏沉淀。没有完整体系的支撑,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是不够的。在学校经历过系统的学习、科学的训练,才能厚积薄发。”

一路上各实践接收单位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的热情解答使实践队成员获益匪浅,在此向所有在这次行程中热心帮助、配合采访调研的单位领导、技术人员表达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