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第26届“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辩论赛决出胜负

本网保定讯:5月31日晚,第26届“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校园大型辩论赛决赛于教九报告厅举行。本次比赛由校团委主办、校自育会承办。经过数轮激烈角逐,最终英语系辩论队和经管系辩论队会师决赛。校工会原副主席田禾、校团委副书记石立宁、校团委干事张蓓蓓等老师和校辩论队队长、吴鹏飞担任决赛评委。英语系辅导员杨雯博、经管系辅导员梁博通、赵文波和各系辩论队队长、各院系团委副书记等组织负责人受邀出席了本次辩赛。

本次辩论赛决赛,英语系辩论队持正方观点“当代青年人更应该跳出舒适圈”,经管系辩论队持反方观点“当代青年人更应该找到舒适圈”,双方观点不一,就此进行深入辨析。

比赛伊始,在立论质询环节,双方便互不相让。正方一辩首先开宗明义,指出青年周围环境的变化性质,其次她从不确定性、能力突破和社会意义三方面进行阐释。而反方四辩发出质询,强调了挫折的存在性,并质疑面对不确定性从而提高能力的逻辑关系。随之而来的是反方一辩的立论之声。反方强调了青年当代青年人心理、能力相对欠缺,而舒适圈对各方面都包含积极意义,同时指出多数青年并未身处舒适圈,并阐释了舒适圈对自我和社会的积极意义。而正方四辩立即指出青年在舒适圈中养成的习惯会使青年无法跟上社会的变化。双方各抒己见,难分高下。

QQ图片20190602180330.jpg

在对辩环节中,两方辩手针锋相对。正方以啃老族为反面案例,正面指出身处舒适圈养成的惰性带来的消极作用,同时以自身队伍的一辩从原本的二辩位置转为一辩的成长过程推导出跳出舒适圈对于个人能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反方则质疑跳出舒适圈的风险与获得的价值是否等价,并鼓励重视在舒适圈中寻找能力提升和心理愉悦的平衡点,其次以博尔特能在田径方面出众而并不能在足球崭露头角的例子进行佐证。

QQ图片20190602180313.jpg

进入自由辩环节,双方灵活运用逻辑,妙语连珠。就舒适圈定义的主客观性质一点而言,正方坚持舒适圈应与个人感受紧密联系,而反方认为舒适圈应由主观与客观评价共同定义。正方据理力争,认为能力不足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压力之下往往迸发出动力,多样化的社会需要青年人有创新突破的责任与担当。与此同时,反方舒适圈带来的消极心理不等同于消极行为,青年依旧能在舒适圈中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而且以和谐的法律框架不容跳出的实例强调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跳脱自己的责任。争分夺秒的抢辩、唇舌相争的论战,将本次辩论赛推向高潮。

在最终的总结陈词中,反方四辩重申定义,鼓励青年人自我审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倡在舒适圈中积极发展自身。正方四辩通过分析青年与舒适圈的三种相对关系,强调在挑战中提升能力的可行性。

田禾对本次比赛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两队的优秀表现,并鼓励选手们应该更加注重比赛过程,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技巧。

QQ图片20190602180244.jpg

评委仔细地斟酌商议了双方的逻辑及表达,最终正方英语系辩论队以8比7的比分战胜反方经管系辩论队获得冠军,正方二辩石众诚与反方三辩国旭获得最佳辩手称号。